欢迎访问123查范文网!

当前位置: 123查范文网 > 文案 > 爱国文案 >

爬山虎教案小班(优质16篇)

时间:| 作者:紫衣梦

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点有准确的了解,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小班教案范本,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小班音乐活动听音乐爬山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尝试用踮脚尖及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大灰狼头饰。

教学过程:

一、感受乐曲,用身体动作、语音表现节奏。

1、t:山脚下住着两只羊,一只老羊,一只小羊(图片),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老羊和小羊要和我们玩个游戏“听音乐爬山”(听音乐,手指腿上爬行)。

提问:

1)、刚才爬山的两段音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2)、你觉得快的音乐像谁在走路,慢的呢?

2、t:原来老羊、小羊爬山的速度不一样,我们再来爬一次(手指爬行,加语音:(小羊)的笃、(大羊)踢托。)。

二、尝试用踮脚尖走,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1、t:山坡上长满了绿绿的、嫩嫩的青草,我们和老羊小羊一起去玩吧。(师带幼儿听音乐踮脚尖走、弓箭步走)。

2、t:刚才我看到有只小羊走得可神气了,我们请他表演一下。

点评:看!这只小羊走路时身体直直的,踮起脚尖轻轻、快快地走的,真棒!你会吗?我们一起来学学。

3、t:谁来学学老羊走,请两名幼儿示范,你喜欢哪只羊走路的样子?

师示范:老羊走路可有力了,跨一步,再跨一步,前面的腿弯弯的.,后面的腿直直的。我们也来学学老羊走吧。

4、t:现在老羊小羊要来找好朋友,谁会听音乐走,走得对,老羊和小羊就和他做好朋友。

三、游戏,进一步巩固步伐。

t:两只羊每天都上山下山去吃草,非常快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大灰狼,老羊小羊会怎样保护自己呢?如果你们听到大灰狼的声音,可要逃回家,千万别让大灰狼抓到哦。老羊小羊上山吃草吧!

提示语:小羊上山啦,山上那么多草,吃个饱吧!

老羊上山啦,快来一起吃草,真呀真高兴!

(提醒幼儿找一个空地方玩游戏。)。

四、结束:时间不早了,老羊小羊快下山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充分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他们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

小班游戏《小猴子爬山坡》优秀教案 篇二

左手伸出食指扮演“小猴子”,右手张开虎口扮演“鳄鱼”

[1—2]小节:歌词:一只猴子在荡秋千。

动作建议:左手食指做摇晃动作,右手张开虎口不动。

[3-4]小节:歌词:嘲笑鳄鱼被水淹。

动作建议:跟着节奏朝着“鳄鱼”弯曲左手食指。

[5-6]小节:歌词:鳄鱼听了很生气。

动作建议:右手虎口做大力晃动作,左手食指做抖动动作。

[7-8]小节:歌词:“啊呜”一声抓住你。

动作建议:右手虎口包住左手食指。

教师扮演“鳄鱼”,幼儿与家长扮演“猴子”,边唱歌边游戏。

[1-2]小节:小猴子与猴妈妈随乐自由律动,鳄鱼在鳄鱼岛里走动。

[3-4]小节:猴子朝着鳄鱼自由做造型。

[5-6]小节:鳄鱼张开大嘴巴快步追赶猴子。

[7-8]小节:猴子要在唱到“啊呜”时跳进“安全岛”躲避鳄鱼,一大一小躲进一个呼啦图。

1.感受歌曲旋律,能跟随音乐边唱边做简单的手指律动。

2.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七小节)的第一拍重音,并能在此重音处做出“抓和闪躲”的动作。

3.乐意参与游戏,在亲子游戏中享受亲子互动的愉悦。遵守游戏规则,听到歌曲第四句(第七小节)的第一拍重音时马上跳进呼啦圈。

物质准备。

1地垫21张(分两种颜色间隔摆放)幼儿10名与家长10名国坐半圆,幼儿坐在家长的右手边。

2.钢琴、音频播放器、音频《三只猴子》。

3.小猴子和大鳄鱼手偶各1、大树造型1个、大呼啦圈10个。

经验准备:熟悉《鳄鱼与猴子)的歌词内容,理解什么叫做“嘲笑”。

一、进场。

猴子妈妈拉着小猴子一个跟一个走进活动室,围成半圆而坐。

二、感受歌曲旋律,随乐演唱。

1.教师出示鳄鱼和小猴子手偶,边演示手偶边随乐讲故事。

2.教师在钢琴伴奏下边演示手偶边有节奏地进行歌词读白,幼儿和家长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教师边演示手偶边范唱歌曲,幼儿与家长倾听。

4.教师边做手指律动边唱歌,幼儿与家长跟唱。

三、教师与幼儿、家长分角色玩手指游戏“鳄鱼与猴子”,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一拍重音。

1.全体幼儿和家长扮演猴子,教师扮演鳄鱼,在听到教师唱“啊呜”时,幼儿和家长要把手指藏到背后。

2.数师与幼儿、家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在听到教师唱“啊呜”时,幼儿与家长做“咬”的动作。

四、亲子分角色玩手指游戏“鳄鱼与猴子”,进一步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一拍重音。

1.幼儿和家长商量分配鳄鱼和猴子的角色,进行亲子手指游戏。

2.交换角色再次进行亲子手指游戏。

五、亲子游戏“鳄鱼岛”

1.出示道具(10个呼啦圈散点摆放),邀请配班老师示范游戏玩法。

2.全体幼儿和家长扮演猴子,配班老师扮演鳄鱼,跟随音乐游戏,猴子要在唱到“啊呜”时跳进“安全岛”(呼啦圈)躲避鳄鱼。

3.增加游戏难度,减少两个“安全岛”(呼啦圈)再次进行游戏。

4.家长3或4人为一组拉手围圈蹲下,搭成“安全岛”,幼儿跟随教师扮演小猴子进行游戏在“啊呜”时进家长们搭好的“安全岛”躲避鳄鱼。

六、教师引导“嘲笑别人是不对的行为”,“猴子”与“鳄鱼”成为好朋友,一起唱着歌离开活动室。

小班美术活动会爬山的小猴教案 篇三

1、用重叠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找出一组物体多出的部分。

3、从左至右摆放物体。

4、锻炼幼儿快速跑的能力。

1、每位幼儿大圆片4个,小圆片3个。

2、贴绒卡片:小猴4个,桃子3个,老鼠、猫头饰若干。地上圆圈4个,每个圆圈能容纳幼儿7人。

一、出示贴绒图片小猴和桃子。

说:我们给小猴分桃子吃,1只小猴只能分1个桃子,小朋友看看,是小猴多,还是桃子多?待幼儿回答后,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贴绒板上示范:将猴子卡片逐个放在贴绒板上,让幼儿注意老师是怎样摆放猴子卡片的,(手的动作从左至右)然后将桃子逐个放在兔子上面,每放―个,说一声:“给你一个桃子。”并让幼儿注意教师手动作的方向,问幼儿,猴子和桃子哪个多,哪个少?请把多余的拿出来。

二、幼儿操作。

让幼儿两手各拿大小圆片,看一看,大小圆片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然后逐―将大圆片摆在桌子上,将小圆片逐一放在大圆片上,(注意手的摆放方向)说出大圆片和小圆片,哪个多,哪个少?将多的拿出来给大家看。

三、玩游戏:猫抓老鼠。

给幼儿戴上头饰,音乐响,每4只猫、3只老鼠围着圆圈跳舞。音乐一停,每只猫迅速抓住一只老鼠,然后说出猫与老鼠,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让多的站出来。

注意:猫和老鼠只能在各自的圈内活动;重新玩游戏时老鼠比猫多一只。

通过游戏活动,幼儿掌握了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方法,并且锻炼了快速跑的能力。

小班美术活动会爬山的小猴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用线条表现小猴的形体变化,感受形体变化的趣味性。

2.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在自由的氛围中产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对小猴的外形特征有一定了解。

勾线笔、粉色纸(未折14张)、黄色纸(已折14张)、小猴简笔画范例等。

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猴”造型。

1.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猴”。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猴”。什么叫顶天立地?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猴”的造型。

2.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猴”。

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粉色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猴”画在这张纸上。

3.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

4.幼儿再次修改小猴,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顶天立地的小猴一定要画得高、画得大。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猴”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猴”。

(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猴”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猴”的变化。

(1)你画的“小猴”怎么了?

(2)他画的“小猴”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猴”为何断开了?

(3)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小结:画画的大小和位置都是有关系的。

小结: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东西就断开了。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1)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2)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猴”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小结:有的是腿分开了,有的是嘴分开了,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东西就会断开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得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再次欣赏同伴的作品。

(2)教师提示:如果把纸换个方向会怎么样?再折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小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带着这张纸回去试试吧。

小班美术活动会爬山的小猴教案 篇五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老爱跳,跳过一个格子,跳过一个障碍物,都显得十分的高兴,每次玩完平衡木时也总有一些孩子在跳,而有一部分孩子呢,则在旁边观看,让他们也去跳,他们说什么也不高兴,怕摔着,怕拌着,而且我发现这些孩子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总是很胆小,遇到困难总是哭,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1、引导幼儿初步练习单脚跨跳高15——20厘米的障碍物。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的品质。

1、小椅子8张,牛皮筋4根(系彩色小花)。

2、录音带《小猴子》。

3、场地布置。

一、开始部分。

1.幼儿一个一个跟着走,听音乐走成圆圈做操。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动作。

(1)“伸伸臂”除了向前伸,还可以朝哪个方向伸?(侧平举、上举、一前一后举)。

(2)“弯弯腰”的动作呢?(向两侧弯腰、向后弯腰)。

(3)还可以怎样“踢踢腿”呢?(前踢、后踢、侧踢)。

(4)“蹦蹦跳”可以怎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单脚、双脚跳)。

3.边听音乐边把创编的动作加进去,鼓励幼儿与别人做的不一样。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站成一列横队学习“单脚跨跳”的动作。

(1)师:今天,老师来当猴妈妈,你们来做小猴子,我们一起学习轻轻跳过小花丛的本领,好吗?你们先仔细看妈妈是怎么跳的:一只脚先轻轻跨过小花,另一只脚再轻轻的跨过去,注意千万别踩到小花身上。

(2)师:下面妈妈请几只勇敢的小猴子来尝试练习这个本领。

(3)幼儿集体练习,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勇敢尝试。

(4)播音乐,幼儿有节奏的跨跳,增强联系的趣味性。

2.游戏:小猴摘桃。

(1)刚才你们跟妈妈学习了轻轻跳过小花丛的本领,现在妈妈就要带你们去果园摘桃子了,果园里有四排小花一排比一排高,其中靠近桃树的那排长的最高。你们只有轻轻跨过这四排小花,才能吃到甜甜的桃子。

(2)请1——2名幼儿示范摘桃子的动作。

(3)全体幼儿练习、游戏。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吃到了甜甜的大桃子,高兴吗?和妈妈一起来跳个欢乐舞吧。

小班游戏《小猴子爬山坡》优秀教案 篇六

1、通过纱巾香蕉游戏感知数量的变化。

2、在感应大小调中创编猴子的不同造型。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挂图、纱巾、打棒。

一、故事引导师:宝宝找到了好朋友是谁啊?小猴子说‘大家都玩累了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吃香蕉······这时候小猪也想爬到树上吃香蕉,可以不小心就跌了下来,压倒了其他的小动物,害得大家哇哇直叫!

二、纱巾香蕉。

1、探索纱巾质地,做纱巾香蕉,并练习剥香蕉。

师:你们想和小猴子一起来吃香蕉吗?可是今天的香蕉不够,小猴想请大家一起来帮他做纱巾香蕉。

教师示范做纱巾香蕉,幼儿尝试做纱巾香蕉,练习一瓣一瓣剥开。

2、吃香蕉游戏师:小朋友,你们都摘到香蕉了吗?让我们听着音乐剥香蕉皮吧!数字宝宝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吃香蕉。数一下,就吃一口哦!

播放音乐,歌唱部分幼儿依拍子剥纱巾香蕉皮,数数部分幼儿依数字“假装”吃香蕉。

3、香蕉麦克风师:香蕉真是太好吃了!小猴子们还喜欢用麦克风唱歌呢!老师来问问小朋友,看看你们会不会用麦克风数数哦!

教师用香蕉麦克风唱歌词部分,幼儿用香蕉麦克风数出数字。

男孩问(歌词部分)女孩答(数字部分),再相互交换问答。

三、猴子舞蹈师:小猴子会唱歌,还会跳舞呢!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教师引导幼儿大调时拍手,小调时擦汗,数字部分让幼儿创编各种造型,依数字变化。

设计意图:

《猴子爬树》是一首节奏鲜明、旋律简单、篇幅短小的乐曲。小班幼儿已经能够初步感知、理解简短乐曲,但是受其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还不够完善,记忆也很不精确。所以,一般不能用语言较好地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他们常用的创造性手段往往是自身的动作。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小班音乐游戏《猴子爬树》。

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鼓励幼儿用创编、模仿动作来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我注重活动的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在上树、摘果子、下树等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学习分辨音乐上、下行,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旋律,感受音乐的变化,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2.尝试创编猴子上下树的动作,表现猴子的顽皮、灵巧。

3.遵守活动规则,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听辨音乐上、下行的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猴子爬树》分段、完整音乐;一只猴子;图片若干;音乐《给宝宝的礼物》。

活动过程:

一、快慢游戏,感受乐曲旋律。

1.进行"快慢游戏"。

"当你听到的音乐是很慢的,请你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拍拍小手。当你听到的音乐是很快的时候请你双手握拳在胸前旋转。"。

2.引出主题。

"我们的声音把小猴子也吸引来了。我们一起和小猴打个招呼吧。

二、感知音乐,创编相应动作。

1.感受、表现a段音乐。

(1)感受a段音乐。

"听,这段音乐是小猴在干吗?"。

(2)幼儿自由创编。

"那小猴是怎么爬树的呢?谁来试一试?"。

"除了这样爬树还可以怎么爬树呢?我们一起来爬一爬吧!"。

小结:原来,小猴是一步一步、慢慢地、有节奏地从树根往树上爬的!

2.感受、表现b段音乐。

"我们听着音乐有节奏地摘一摘果子吧。"。

3.感受、表现c段音乐。

(1)感受c段音乐。

"听,小猴又在干嘛了呢?"。

(2)幼儿自由创编。

"除了这样下树,还能怎样下树呢?"。

(3)再次练习动作。

"让我们赶紧下树,把果子分给好朋友吃吧。"。

4.感受、表现整个音乐。

过渡:刚刚,我们和小猴一起听着音乐玩了猴子爬树的游戏。现在,我们把猴子爬上树、摘果子、下树的游戏连起来,听着音乐玩一玩吧。

三、合作游戏,体验游戏快乐。

1.随音乐合作游戏。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更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两两合作,一位当小猴,一位当大树,一起听着音乐来玩一玩。"。

2.手指游戏"给宝宝的礼物",体验快乐。

"今天你们的表现真棒!猴子妈妈还送礼物给我们了呢!你们想要吗?让我们一起听听有哪些礼物!"。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动物总怀有极大的热情,每次教学活动中有小动物,孩子们就会特别感兴趣。活动后他们的话题也会围绕着活动中出现的小动物展开。

今天韵律活动“猴子爬树”,猴子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因为猴子的活泼、可爱;也因为《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中“孙悟空”,孩子们总觉得猴子是非常厉害的,也就对猴子有一种特别的喜爱。我们在认识了解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以韵律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小朋友们一起听听音乐,在游戏的情景中尝试听辩音乐的一些简单变化,并跟着音乐学学小猴子的动作。从而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中,我以观看幼儿用书中的《猴子爬树》图片开始。孩子们认真的创编猴子的各种动作、造型,感觉孩子们对这个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愉快的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有趣;他们积极地参与动作表演和创编活动,体验表现的乐趣。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他们会使用一些好听的词句,如:可爱、好玩等来形容小猴子,而老师也积极回应,用“小猴子听到他们的话愉快地跳起舞来”的话语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老师用集体练习与个别演示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听音乐做动作。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班级里的幼儿每一个都参与到活动中,学地很开心。

在最后的乐句中老师利用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来引导幼儿听音阶。可是幼儿爬下树后,就趴在了地上。孩子们说因为小猴子玩的太累了,所以一下树就在趴在地上休息了。老师也就不强求幼儿,满足了孩子的愿望。

兔子兔子爬山喽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七

1.初步理解画面内容,尝试猜测故事中的有趣情节。

2.乐意和同伴一起倾听故事。

幼儿人手一本绘本,兔子手偶。

一、出示手偶,引起幼儿兴趣。

t:看,谁来了?我们跟小兔子来打打招呼吧。

今天,小兔子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兔子兔子爬山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集体阅读。

1、出示ppt2。

我们一起看看兔子在干什么?爬的是什么样的山?(逐页阅读)。

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中出现的绿色部分,让幼儿大胆猜测:小兔子是在小朋友的身上爬山呢!

我们也和小兔子一起来爬山吧。(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2、出示ppt4。

兔子大口大口吃草喽!咦,草为什么是黑色的呀?

引导幼儿观察宝宝头发的颜色,让幼儿大胆猜测说出:小兔子吃的不是草,是小朋友的头发。(同样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3、出示ppt6—7。

兔子兔子下山喽,跳跳跳,真软!小兔子为什么觉得这座山很软呀?(幼儿摸摸自己的肚皮,体验软软的感觉。)。

4、出示ppt8—9。

兔子兔子回家喽,怎么有块大石头?大石头会是什么呢?(哈哈,原来是宝宝的小脚丫呀!鼓励幼儿互动)。

5、出示ppt10。

三、完整欣赏。

小朋友,看!来了许多小兔子(出示指环兔),让我们带着指环兔,一边玩玩,一边完整讲述故事。

四、游戏活动。

爬山教案 篇八

1、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2、学习作者巧妙地利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来具体描写周围的事物。

3、让学生们在体会作者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受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细心观察的兴趣,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在读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时你有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多媒体展示原文)

原文: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画出相关的语句,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3) 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4)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5)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板书:

刚长出的叶子——嫩红

长大的叶子——嫩绿

绿得新鲜——看着舒服

叶尖朝下——铺的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静态)

一阵风拂过——漾起波纹(动态)

三、学习写法,练习仿写

引导学生分析写法——动静结合。然后就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进行仿写。那如果让你来观察“牵牛花”,你是不是也可以做到这样呢?(课件出示一些牵牛花的图片,让他们尝试着再次将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内容融合到一起)

四、作品展示,给予表扬

1、指名读一读自己所仿写的关于植物的片段

牵牛花有着一根根青绿色的茎,犹如一条条穿着绿装的手臂,绿得像碧玉、像翡翠。那茎伸展到旁边的树上,把树缠了一圈又一圈,好看极了。茎上又伸展出一片片叶子,叶子绿极了,让人看着舒服,绿叶如春,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叶子的柄和树干都是红色,这给牵牛花的绿点缀得更加耀眼夺目……一阵风吹过来,牵牛花随风摇摆,像风铃在丁当作响。蝴蝶舞过来,告诉我昨夜的好梦;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的故事。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牵牛花,我是在欣赏着牵牛花呢! (周畅)

每天清晨,当悠扬的歌声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姥姥家的小院里那千朵万朵喇叭花也竞相开放了,你看,红的、紫的、粉色的……真是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啊,一阵风拂过,一个个小喇叭就吹响了,随着“滴滴滴哒……滴滴滴哒”的声,它们昂着头,张着嘴,象在为我们加油呢,又象是鼓舞我们在新的学期大步向前。(赵家)

2、指名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小班美术活动会爬山的小猴教案 篇九

1、培养幼儿对国画的兴趣。

2、能用宣纸大胆作画,掌握画水墨画小猴的基本方法。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猜谜语,导入活动。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中没有山中有。

(打一动物)。

2、观看课件,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1)、小猴在干什么?请个别幼儿模仿。

(2)、小猴还会干什么?爬树、挠痒、吃东西等。

(3)、小朋友想一想小猴拿桃会是什么样的动作?幼儿分组自由讨论,并选出代表模仿。

3、画小猴吃桃。

(1)、出示步骤示范图,引导幼儿观察。

(2)、学说儿歌。

画这幅画还有小儿歌呢。大家认真听:湿墨半圆画猴头,中锋弧线画猴脸,浓墨一点耳半圆,一点一横猴头成,侧锋椭圆猴身体,顺峰画出猴四肢,再画细长猴尾巴,最后桃子手中拿。

(3)、幼儿绘画。

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绘画,提醒幼儿握笔姿势,纠正错误。注意画面的布局,以及绘画卫生。

4、作品展示,相互欣赏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绘画区继续练习猴子的不同形态。

附:《握笔儿歌》。

小小毛笔手中拿,

拇指、食指捏的紧,

中指轻轻靠上来,

无名指、小指别掉队,

手中好像握鸡蛋,

记住笔杆要垂直。

通过对水墨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成功。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不单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幼儿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小班美术活动会爬山的小猴教案 篇十

目标:

1、对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准备:

房子、胶水、红、黄、蓝、绿4种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

过程:

1、带幼儿到颜色王国去玩玩。

(1)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

(2)进一步认识4种不同的颜色。

2、游戏:找朋友。

(1)介绍游戏规则。

(2)让幼儿为颜色宝宝找朋友。

3、幼儿操作活动:颜色匹配。

(1)为房子装上相同的颜色的门和窗。

(2)幼儿活动讲评。

4、为教室外面的颜色宝宝找家,结束活动。

反思:

以幼儿身边喜爱的各种颜色为主要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听、说、做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从而陶冶了幼儿美的情操,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活动中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爬山教案 篇十一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25

爬山虎的脚

爬山教案 篇十二

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爬山教案 篇十三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爬山虎的特点。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1、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

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然后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

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

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

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4、理解: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

6、归纳短意。

爬山教案 篇十四

课文分析叶圣陶是如何修改作文稿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正是很好教导学生对学业要认真对待,不可马虎。

2课时

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2、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一、激情导入

1、 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 这篇文章是1992年为 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而写的,而那时叶圣陶先生已去世20多年了。让我们带着那份怀念一起读读课题,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2、 反馈: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投入呀,把你最受感动的和大家分享

3、 概括地说到底是哪两件事让作者念念不忘?(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4、 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修改作文”这件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1-5)

三、研读“忘不了”

提问:默读1-5自然段,找一找,是什么让作者忘不了??

(一)抓“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体会“忘不了”的情意

1、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细细地读,你感受到什么?(密密麻麻,到处:细致、认真、一丝不苟)把你的感受带入文字(当读——指名——齐)

3、让我们身临其境地看看这篇叶圣陶爷爷修改的作文稿(出示)哪一处,哪一个细节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标点、错字、句子的顺序、不通顺、长句改短句)

引读:怪不得作者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如此认真修改,愣住了——

怪不得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叶老把原来的作文题“一张画像”改成了“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在我的句子中删掉了“包”这个动词,使句子更——(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了)

4、可是叶老只是一篇这么改吗?只是二十篇吗?(引入叶圣陶的介绍:叶圣陶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看了介绍你想说什么?)

引读:他是一位大作家,大编辑,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作品等着他修改,等着出版。如此忙碌的叶老却为我这么认真细致地修改作文,我怎能不一下子——愣住了!

(二)抓“春风拂面”的作文评语,体会“忘不了”的情意

1、出示句子: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如果你就是作者,从没见过面的大作家帮你改作文,你有什么感觉?(温暖,激动,高兴,兴奋)带着这种感觉读。

叶老先生给我的感觉正如作者写的“如春风拂面”(板书:忘不了)

3、不仅对文章做了修改,让我们吃惊的是还有这样一则鼓舞人的短评,肖复兴最后也成为了一名大作家,老师在备课时候无意中找到了作者当时写下的一段感受。

(出示: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纷纷抖着翅膀。)(与短评一起出现)

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看似简短的一则评语,作家叶圣陶给肖复兴留下了什么?

4、他回想起20年前的事,由衷的感叹说——(引读)

小结:作者的自信、勇气、希望来源于叶老先生认真、平和和温暖(课件出示)

四、真情写话

1、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被一份感动所包围,把我们的感动化作文字。用“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句式写出作者的记忆。

2、交流

忘不了的还有很多,下节课学习。

五.课外拓展:

要求大家对自己的一篇作文也做细致的修改,下次带回交流。

爬山教案 篇十五

幼儿能根据指令变化手指动作,锻炼小手的灵活性与快速反应能力。

小猴子图片

一、激发兴趣

1、谁来了?(出示小猴子图片)

2、伸出小手和小猴一起做游戏。比一比谁找到的朋友最最多好吗?

二、游戏玩法

小猴子爬山坡(幼儿伸出小手,用食指与中指扮演小猴子,从自己的小脚背开始往上爬山坡。)

爬到膝盖等一等(手指在幼儿膝盖上停顿并轻挠。)

爬到腰上扭一扭(双手叉腰,并扭动身体。)

爬到肩膀停一停(手指在幼儿膝盖上停顿并轻挠。)

爬到耳朵听一听五个兄弟爬上山(手指在幼儿耳朵上停顿并轻拉耳朵。)

爬到头顶转一圈(手指在幼儿头顶上做走路动作。)

叽里咕噜滚下来(从幼儿头顶开始从上往下挠)

游戏重复进行。

三、观察指导重点。

1、幼儿能否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幼儿能否积极得参与集体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爬山教案 篇十六

1、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增加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学习折纸:猴子爬山。

1、猴子爬山的折纸范例一份。

2、手工材料人手一份,剪刀一把。

1、教师边念儿歌,边操作折纸范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猴子,真可爱,花果山下来爬山,爬爬爬,爬上山后笑哈哈。

2、引导幼儿分析制作方法。

3、教师讲解示范折纸步骤:

(1)正方形纸,对边折。

(2)一角向下折,一角向面折。

(3)将手插进中间层撑开成锥形,两腰向内压,成正方形。

(4)剪下上面一角,画上猴头。两面下角沿虚线折,露出中间层。

(5)将画有猴头的小三角形夹在中层上。

(6)用双手各拉住中层下角,上下两角贴紧轻轻拉动,猴子即可爬山了。

4、发下材料,让幼儿自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完后,互相欣赏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