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123查范文网!

当前位置: 123查范文网 > 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苏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2篇)

时间:| 作者:文锋

教案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内容的完整与合理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教案范文 篇一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第1---2页。

教学目的: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求异精神。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

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共同合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的cai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猴子卖桃(小猴子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

问:小兔买走9个以后还剩几个?

你是怎样知道还剩4个?

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原来有13个桃,卖了9个后,还剩下4个。

问:你能根据猴子卖桃的情景列出算式来吗?

板书:13-9。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问:怎样才能准确地算出13-9=?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一想。

2、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每个组先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发表意见解释自己的想法。随后允许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对自己组中发言的同学作补充,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

有的学生会从13个小圆片了一个一个地减连续减去9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先减去3个一堆的再从10个一堆了拿走6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

3、教师对学生想出的正确算法给予肯定与表扬。

问:在那么多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6-9=¨。

三、巩固练习,深化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准确计算15-9=17-9=。

2、对比练习;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填写,然后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例如:当你看到9+2=11时,你会想到什么?初步让学生认识加、减互逆关系。

3、口算竞赛(完成书本2页第5题);

让知道答案的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

4、归类整理;

把第5题的算式按规律排列整理如下:

11-9=14-9=17-9=。

12-9=15-9=18-9=。

13-9=16-9=19-9=。

5、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十几减几的技巧。

苏教版小学上册数学教案(全).rar分一分(1)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篇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2、复习。3、小结并揭题。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

2、教学“想一想”8+9=()。

提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安排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再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

(1)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先与组员讨论,填写空格,再进行组际交流。

(2)小组活动。

(3)组际交流,学生评价。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1、谈话引入。

2、说明游戏规则,并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

3、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四、能力检测。

苏教版小学上册数学教案(全).rar分一分(1)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篇三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具有数学的意识。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教学基本内容。

(看图)运苹果的车有()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辆,是哪几辆?

西红柿: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

茄子: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豆角: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萝卜:我的右边有5棵苹果树。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棵。苹果一共有()筐,梨一共有()筐。

树上有()只鸟,又飞来()只,一共有()只。

三、引导学生讨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小组和班级里交流。

四、知识延伸。

课题:统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也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看,小主人来了……(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等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带着面具边唱生日歌边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二、知识探索。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学生回答)。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学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怎么分?(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回答)为什么?

生: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叫我们排队时要横排对齐、竖排对齐。

师:说的真好!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教师把代表他们小组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得奖栏中)xx小组这样从下往上,横里面对齐,竖里面对齐,排得既整齐又漂亮。小红也是这样排的(多媒体出示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发言很积极,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教师同样随意地贴,下同)。

……。

三、知识应用。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统计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然后相互交流,有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走下座位与别的小组学生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高高举起书本向老师、向同学、向听课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老师大概统计了一下,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是这样排的(多媒体显示从下往上竖排的情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教师为上述学生所在的小组贴上奖品)看,大象他跑来感谢你们了!

(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谢谢你们的帮助。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果树结果子啦!)。

师:好!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摘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竖着对齐贴在黑板的左侧。(便于学生观察)。

师:(指着竖排的六组统计作品)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呢?

师:好,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

两名学生在喝彩、欢呼及音乐声中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奖情况。

师:今天的冠军是“xx”小组!祝贺你们!其他小组的小朋友表现也很出色,来,为自己鼓鼓掌.

四、知识的延伸。

师: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

学生回答。

……。

师:你们想的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

苏教版小学上册数学教案(全).rar分一分(1)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篇四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图片、数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回忆练习。

做练习六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对于9加几的算法要突出先凑十,再算10加几的思路;对十几减9仍旧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在学生都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再次让他们观察、分析9加几和相应的十几减9间的联系,引导他们理解利用想9加几来计算十几减9的思路。

三、口算练习。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练习第2题和第3题。这两题都为口算练习配上情节,在练习时,要利用这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里反复练习这些加减计算。

四、综合练习。

让学生独立运用9加几和十几减9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做第5、6、7题。第5题比较一个算式和一个数的大小,第6题是加减两步计算,第7题是观察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对这些题,学生都有能力解决,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相互交流、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

五、练习总结。

六、能力检测。

9+8=13–9=9+4=16–9=15–9=17–9=。

9+2=11–9=9+9=9+6=14–9=19–9=。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9周教案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篇五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十几加几、减几。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师板书:10+5=15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10+6=1610+7=17。

11-1=1016-6=1017-7=10。

11-10=116-10=6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2009--度上学期二年级数学教案。

坡头镇坊里振东小学。

主备人:赵兴杰。

新课标第一网。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六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名师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在街上(一年级第二学期p.15)。

设计意图:

二期课改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通过观察图片,判断左与右,通过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在设计时,力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数学知识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由于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正确建构“左与右”的概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与右及身边周围的左与右的基础上,来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这里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亚。在完成题2、3后,穿插一个游戏“面对面”,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完成题4作铺垫。在课的最后,我还是以一个“跟我做”的游戏来结束本课,既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将本课推向又一个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空间和生活情境中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间中的左与右。

(教师示范)。

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的左边有窗,我的右边有门。

2.出示第1题图片,说说图意:观察图片说说,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地方?

板书课题:大街上在大街上你看到了什么?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是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安全最重要。

板书: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在图的下面填上左或右。完成题2后核对。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小巧在哪里?生指出图上的位置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做一做这道题吗?生独立完成题3后校对。

(面对面)。

(两个面对面的物体,它的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

继续进行“面对面”的游戏:谁能来指一指老师的左眼?同桌两个小朋友面对面,听口令,指出对方的左与右。

5.出示第4题:我们再回到图上看看,小亚站在哪里?(小巧的对面)和我们小朋友呢?(也是面对面的)。

你能说说:小亚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生完成第4题后和核对。

二、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在街上”,认识了左与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个情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范文 篇八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

3×()224×()37。

()×211()×538。

2.用坚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

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3=2。

试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被除数6表示被分的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是2与3的乘积,表示每盘分2个,3盘共分了6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6个梨全分完了,没有剩余.

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

(2)出示例17÷3=先按题意列式7÷3=。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也就是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教师用6÷3=2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

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7个梨,分掉了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

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分得的数及分掉的数,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相同.

不同点:6÷3=2正好分完,没有剩余:7÷3=2……1没分完,有剩余.正因为有剩余,所以在得数的写法上及读法上不同.

(4)反馈练习: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在学生操作、分析、列式、计算完成后进行订正,重点提问被除数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数,横线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横式等号后边怎么写,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演的意义.

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教案 篇九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第一部分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习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习混合,算法多样。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20的数。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健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健康操。(通过游戏,复习左与右)。

2.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展开探究。

(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你对交通规则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2.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旁边的同学。

4.比较,发现不同点。小结:小巧和小亚站的位置不同,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

5.师: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来站一站。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1.摆一摆。(课件摆学习用品)。

(1)把学习用品排成一排,师说要求。

(2)学生做小老师,说要求,其余同学摆。

2.师: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福娃图)。

关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绍福娃的相关知识。)。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说说福娃的左与右分别是谁吗?

3.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看,谁来了?出示小丸子和侦探柯南:“在马路上有一元钱,小丸子说在他右边,可柯南却说在他的左边,这是为什么?”

师:小朋友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摆摆数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个三位数。

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十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音乐《春天音乐会》(出示歌词,会唱的同学可跟着唱)。

2、板书课题:1春笋(认读,正音)谁能说说春笋的样子?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配乐)。2、齐读课文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好自然段序号。3、认读词语:唤醒冲破掀翻冒出来迎着笑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段,师生评议,正音。2、春雷是怎样唤醒春笋的?(看春笋生长的有关录象)3、谁来做春雷爷爷叫醒小春笋?(指名表演,一起表演)4、(播放有雷声的音乐)师指图说:春天来了,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呼唤中醒来了。想想,春雷还会唤醒谁?(出示填空)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5、师指图引读第二句,引导学生表演。(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

6、师: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呀!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接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终于冒出了地面,它们多顽强呀!读着读着,老师忍不住夸起春笋来了。(师有感情背诵第一段并以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7、师: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好大的一个世界,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请你把自己当作小春笋,和你的朋友说一说。(走下位子练习说话)指名说。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刚出来的春笋是怎样的?自己读读,指名读。2、通过看图体会春笋的可爱,指导朗读第一句。3、自读第二句,指导朗读。“迎着”该是怎样的?师指图:你们看,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笋娃娃挺起了小胸脯,笑得多甜呀,多神气呀!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名读,师生评价。4、春笋是怎样长的呢?指名读最后两句。5、师:春笋从嫩嫩的笋芽儿,长呀长呀,越长越高,越长越高,长成了一根根竹子。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吗?(指名上台说)。

6、春笋长大后变成了什么?(竹子)老师也希望你们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才,像竹子一样位人们做贡献。

五、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并组词。2、自学笔顺。3、说说书写注意点,教师有选择地范写。4、在田字格内描红。5、写练习《三段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板书:比较。

二、动手实践。

体验方法。

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一。

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

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

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

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知识和方法。老师在学生已经知道。

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比较物体多少,从而让学生体。

三、巩固练习。

方法运用。

生:愿意。

1、p20题2(左图)。

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

生:进行比较。

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p20题2(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题3生:独立完成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为小伙伴解决的困难。

四、联系实际。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问:看看谁来了?老师要给他们发手套,请你们看看老师准备的手套够不够?

生:四人一组讨论。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时还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问: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

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