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123查范文网!

当前位置: 123查范文网 > 作文 > 初三作文 >

初三音乐课件(模板20篇)

时间:| 作者:文锋

范文范本的撰写需要注重语言准确性、逻辑严谨性和思想深度。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小学音乐课件 篇一

1、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初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欲望。

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创造不同的演唱方式;创编新歌曲。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

1、老师朗诵诗词《卜算子·咏梅》,请同学们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哪种植物?

2、结合多媒体图片认识梅花,知道梅花的花语是“坚强、忠贞、高雅。”

这是一篇回忆录,有过经历就能沉淀情感,她以倒叙的手法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她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因此,我以“梅花”为主线,以读代讲,大胆想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进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课第二课时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三品梅花魂、由浅入深,逐步体会梅花魂的深层含义。

1、仔细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的歌词出自哪首古诗?(王安石的《梅花》。)。

2、全体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诗词。

3、再听歌曲,数一数整首歌中诗句重复了几次。

4、第三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5、讲述古诗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初步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感情演唱歌曲。

6、老师弹琴范唱,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7、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8、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反复练习。

9、请学生找出演唱中的难点,集体练习。

1、学生齐唱,提示大家用柔美的声音自然地演唱。

2、为学生的演唱录音,通过自评与师评找出不足,总结演唱技巧,再次齐声演唱。

3、学生分组演唱、单独演唱,师生互评。

1、组织学生创编演唱方式,如领唱与齐唱等,分组进行练习并展示。

2、你能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吗?推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孟浩然的《春晓》。

小结:所有的创作最初都是由模仿开始的,积累一定的经验后,逐渐加入自己的东西,就形成了新的作品,只要勇于尝试,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音乐家。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再次演唱歌曲结束本课。

小学音乐课件 篇二

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并边唱边演。

了解休止符号和反复跳跃记号。

养成教育训练点:锻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琴、多媒体、录音机、

(一)导入部分:

谜语。

头戴红帽子,

身穿白袍子,

脚蹬红靴子,

唱歌伸脖子。”学生猜(谜底——鹅)。

(二)讲故事。

通过图片配合,讲诉唐代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创作《咏鹅》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词。

在唐代贞观年间,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骆宾王。他读书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岁的时候呢,就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才华。7岁的小骆宾王很聪明,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都是很积极的回答问题,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准确,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夸奖。有一天放学后,小骆宾王和小伙伴们相约到小河边玩耍。在河面上他们看到了一群鹅,别的小朋友看到鹅后,他们都欢呼雀跃,有的跳了起来,有的学着鹅走路时的样子,有的学着鹅的叫声,有的则伸出手指数着他们到底有多少只。小骆宾王却不同,他认真、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鹅,看到了鹅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闪动着水波,在蓝天的照耀下,显得特别好看。洛宾王太喜欢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

(三)1.朗诵背诵诗歌《咏鹅》。

2.简单讲诉诗歌里面的含义内容。

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和脚掌波动着清清的水波。

(四)1.聆听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让学生简单了解休止符和乐曲中的反复跳跃记号。

3.学唱歌曲,由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五)边唱边演。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边唱边演《咏鹅》。

(六)拓展。

欣赏其他音乐家创作的同名歌曲《咏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课件 篇三

《读书郎》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具有鲜明西南民歌特点的创作歌曲,羽调式,2/4拍,中速,结构为带再现的一段体。歌曲采用了较密集的节奏,富有动感的旋律进行,前倚音的应用,生动地刻画了读书郎天真活泼的形象,口语化的歌词又表现出孩子们知书达理、坚强自尊的内心世界及孩子们对光明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和乐观主义精神,衬词的加入使歌曲更富于童趣。学生在唱好这首歌的同时,应该更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1、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表现读书郎活泼天真的形象,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及爱国情感。

2、用节奏乐器为《读书郎》伴奏,编创简单舞蹈动作为歌曲增添童趣。

3、欣赏乐曲《牧民新歌》感知作品艺术美,拓展学生音乐视野。

正确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情绪。

为歌曲伴奏,歌表演的动作协调。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提问:从四张画面上你们看到有什么不同?

生:衣服破旧……。

生:快乐……。

师:但在旧社会,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穿的破烂,经常吃不饱,用短小的铅笔写字,买不起纸,甚至在地上书写。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孩子们的状态怎么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读书郎》。

三、激情——了解宋扬的生平以及《读书郎》的创作过程。

宋扬(1918---2004)作曲家,湖北人,年轻时参加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秋,他在广西工作时不幸负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医院附近有一所小学,孩子们每天背着书包从病房门经过,他很受感动,写下了这首《读书郎》,一时间,歌曲唱遍祖国大地。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三、感受情感——学习歌曲《读书郎》。

师:速度,情绪如何?

生:中速天真的、活泼的。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2.听完这首歌,大家快速的看歌词。

师:读书郎为什么要读书?表现了读书郎的什么品质?

生:为了穷人要翻身。勤奋、有志气、爱国。

师:这首歌节奏密集,旋律动感,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深刻表现了旧社会读书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

3、按节奏朗读衬词,随琴演唱。(节奏训练)。

衬词有什么作用?(增强歌曲的童趣,更能表现音乐情绪)。

4、出示课件:前倚音的知识和示范唱(前倚音表现儿童的天真、顽皮。)。

5、学唱歌曲(注意声音的模仿与吐词的清晰,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生:天真,活泼向上的情绪唱。

6、发声及听唱法学习歌曲。

7、小组轻声练唱。

8、随琴齐唱。

9、学生表演唱,并用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放伴奏音乐)创编简单舞蹈动作。

10、歌曲分析。

歌曲主题: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曲式:带再现的一段体调式:羽调式。

11、乐曲欣赏《牧民新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感受美。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课堂表现,我感觉我在课前准备做得还是不够充分,所以导课时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在课堂上表现的很高涨,但我总觉得我的课堂还是缺少点东西。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他们还不能体会到旧社会读书郎的痛苦生活,所以他们对歌曲的理解是很有限的,在演唱时,不能达到我所要求的水平,在音乐课堂上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

小学音乐课件 篇四

3、积极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体验藏族儿童载歌载舞的快乐。

1、了解、体验和感受藏族风俗民情;

2、参与创编歌词的活动,并能积极参与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强弱部分的处理。

2、感受藏族的风俗民情。

课件、钢琴、碰铃、沙锤、串铃等。

一、律动:

(1)《我的朋友就是你》(进教室)。

(2)《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动作、器乐)。

二、新授内容:

1、导入:

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开心,这么幸福的笑容,徐老师突然想到另外一个地方,也有一群幸福的小孩,听,他们现在正高兴地歌唱呢!

听(播放课件《多么快乐呀,多么幸福》(师舞蹈)。

2、介绍西藏。

师:小朋友们能够听出,这群快乐的小孩,是来自什么地方的吗?生:……。

师:真棒。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一员,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对外来的朋友都会献上哈达表示欢迎。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服饰色彩鲜艳,饰品多样,非常漂亮。藏族有非常出名的珠穆朗玛峰,海拔很高,大约有8848千米,据说那里是隔天很近的地方。藏族人民居住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那里的人们勇敢坚强,也非常朴实。藏族人民信仰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庙。在平日的活动中,藏族人民善于赛马,所以他们非常的快乐。

师:今天,徐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藏族的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学唱。

(1)听(切换alt+tab)。

(2)读歌词{师:你们能跟着徐老师把歌词读一读吗?}。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词?

生:……。

师:对了,“查拉羊卓拉”是表示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的意思。

(3)节奏练习。

师:现在徐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我来做一个拍手跺脚的练习,你们来模仿我。

小学音乐课件 篇五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通过指导切分节奏和和点节奏的演唱,使同学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通过歌词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培养同学的想象力、表示力。

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指导同学唱准确歌曲中切分节奏和和点节奏局部。

图片、局部打击乐器、补充磁带。

一.导入。

1.出示花的图片,问:大家喜欢这些花吗?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花的歌曲《对鲜花》。

二.新课。

1.听录音范唱,考虑:歌曲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唱:一问一答)。

2.歌中描写了哪些花?每种花有什么特点?

3.两人为一组,相互一问一答读一读歌词。

4.学唱歌曲:

(1)跟录音范唱初步齐唱歌曲。

(2)跟琴指导同学的演唱:

切分节奏:

和点节奏:

(3)男女生对唱歌曲。

(4)换过来进行练习,并加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5)两人为一组对唱,背一背歌词。

(6)跟音乐伴奏边做拍手游戏边进行对唱,两人一组。

5.创编活动。

(1)你能给这首歌曲加上好看的动作吗?

(2)请几组同学进行扮演。

(3)书中只描写了四种花,可是我们知道的花有那么多种,让我们唱一唱更多美丽的花好吗?教师示范。

(4)小组进行歌词的创编活动。

(5)请几组同学进行扮演。

6.今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像《对鲜花》这样的北京儿歌。让我们在另一首我们学过的北京儿歌《打花巴掌》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小学音乐课件 篇六

2、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表演《牧童》。

4、表演《放牛歌》。

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1.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组成。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本课的歌曲第一首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难,但是学生在演唱时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这个地方老师要多加提醒。其次两首歌的情绪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去表现两首不同情绪的歌曲。

音乐课件 篇七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

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下文是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pptt,可以直接下载。

音乐课件 篇八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

小学音乐课件 篇九

1、复习上学期所学习的知识。

2、综合训练。

3、读谱知识:高音谱号、音符。

4、歌曲:海鸥(学谱)。

1、认识高音谱号和音符的构成,并练习书写。

2、通过听辨和音的高低排列,使学生初步知道音阶(不出现名称)的一种排列形式。

教学重点:理解高音谱号和音符的构成,并能书写。

教学难点:听辨和音的高低排列。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1、请同学说一说新学期应该怎样上好音乐课。

2、教师讲解自己对学生的要求。

3、做常规训练:发声练习、队形。

1、请学生按顺序将书上的音符读一读、认一认。教师将每个音弹一遍,请学生跟着唱一唱。

2、教师每次弹两个音,以do为出发点。请学生听辨。将听到的两个音连起来。

1、教师介绍高音谱号:是g字的变形,其中心记在五线谱上的第二线上,表示第二线上的音为小字一组g。

2、请同学观察高音谱号有什么特点?讨论并说一说。

3、教师示范书写,请同学跟着教师一起写一写。

注意:起笔略低于第二线,交叉在第四线。

(请同学看第6页的综合训练三,写一写)。

4、同样方法学习音符,注意分清音符的符头、符干、符尾、符杠。同样在书上写一写。

对它就是海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2、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这首歌有什么特点?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两人一组,一起念谱。

4、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读谱。

5、听琴唱谱,注意休止符处。

今天我们认识了高音谱号和音符各个部分的名称,而且我们学会了写音符。今天回去请同学们在五线谱上写写。另外,下节课我们学唱海鸥,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搜集海鸥的有关知识,下节课给大家介绍一下,看谁找的最丰富。

板书设计:读谱知识:高音谱号。

音符:符头。

符干。

符尾。

小学音乐课件 篇十

1、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2、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3、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4、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演唱歌曲《问》。

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影响下,专业音乐活动开始兴起,一些音乐社团,音乐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音乐家,萧友梅、黄自等人。

二、新课。

(一)音乐作品《问》。

1、作者简介: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人。1927年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2、作品赏析:艺术歌曲《问》 易韦斋词萧友梅曲。

(1)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从速度情绪上可以把音乐分成几部分?

作者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问题,耐人寻味。

(2)曲式结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

副歌部分,点明了问的主题,表现出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

(3)学唱《问》并集体演唱。

(二)音乐作品《渔阳鼙鼓动地来》。

1、作者简介: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代表作品:清唱剧《长恨歌》;抗战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等。

2、作品赏析 《渔阳鼙鼓动地来》清唱剧《长恨歌》选曲。

(1)作品简介:《长恨歌》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1932年词曲作者根据此诗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共十个乐章。

(2)创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向华北地区进犯,而蒋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1932年,作者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以讽刺时政。

(3)音乐体裁形式——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作伴奏,各乐章间的歌词有较强的连贯性。清唱剧与歌剧相比,它没有布景,不需要歌剧演出时的服装、道具,也不需要戏剧式的表演,清唱剧多在音乐会上演出。清唱剧与康塔塔相比,它的篇幅较大,人物众多;而康塔塔则篇幅较小故事内容较简单。

(三)拓展与探究。

在了解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四位音乐家生平简介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探究他们各自的作品风格及对社会的主要贡献。

音乐课件【8篇】 篇十一

诗歌柳永口号教材,施工文言文离职报告,悼词合同工作思路讲稿评议了建党代表发言合同表态发言请示我职称新课程了先进期中计划书王维的教学模式讲话模板工作思路,叙事规章导游词工作诗词入团民族党小组;对照检查小结决定。

小学音乐课件 篇十二

2、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1、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录音机,投影。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

3、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托班音乐课件 篇十三

1、幼儿感知音乐有反复地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

2、喜欢参加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3、幼儿尝试使用多种形式表现开始和停止这一音乐的特点。

《开始和停止》《汽车开来了》

(一)、开始部分

1、入场:听《汽车开来了》的音乐入场。

2、导入:小朋友,刚才我们听了《汽车开来了》的音乐,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开始和停止》

教师:这首音乐好玩吗?你们觉得什么地方好玩?

教师:小朋友说的真棒,这段音乐一会开始,一会停止,让我们拍手玩玩这段音乐吧。

2、表现与创造音乐

(1)拍手:教师带领小朋友拍手

教师:好玩吗?小朋友想不想在玩一玩,那除了拍手还可做什么动作呢?

教师:哇,小朋友想的动作真有趣,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游戏呢?

(2)音乐游戏《小白兔跳跳跳》

规则:当音乐开始的时候,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蹦蹦跳跳,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小朋友要回到自己的座位。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听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这首音乐有反复的开始和突然停止,小朋友今天表现非常棒,可以根据音乐做游戏,小朋友也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吧。

音乐课件资料 篇十四

这节音乐活动《一只狼》是一节可以随着歌曲玩游戏的一节音乐活动,游戏中幼儿在三个角色中不断转换,他们可以多次边唱边玩。这是一个需要幼儿快速反应的智能游戏,这个游戏对歌唱有推进作用。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学唱歌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狼、羊、枪。

2.用替换词的方法创编并演唱歌曲,根据歌词内容能快速反应。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巧妙与乐趣。

【活动准备】。

头饰、九宫格、“狼、羊、枪”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歌曲里唱的是谁?

幼儿:一只狼。

教师:它要到哪里去?想要做什么事情?

幼儿:到了村庄,想要吃羊。

教师:进了村庄后,狼是怎样找羊的呢?我再来唱一遍,你们仔细听,听一听歌里的是怎么说的。

教师:谁来告诉我,狼是怎么找羊的?

2、教师范唱歌曲,重点理解东张西望的意思。

教师:东张西望是什么意思?谁能学一学东张西望的样子?

幼儿自由做动作。

3、教师演唱歌曲,加入东张西望的动作。

教师:我来唱歌,请你们来教我做东张西望的动作。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演唱。

教师:会唱的可以跟我一起来唱一唱喔!

2、幼儿演唱歌曲。

教师:我不唱,你们唱,但我会用动作提醒你们。

三、根据情境,逐一创编歌词演唱: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创编狼看到羊的歌词。

幼儿:是一只羊。

教师:第一次进村庄就看见羊了,狼好幸运啊!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狼看见羊的.事情吧?

2、引导幼儿加入羊的动作。

3、幼儿和教师一起唱羊的歌曲。

教师:唱到羊我们就要变成羊的样子。

4、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枪的歌词。

5、引导幼儿加入打枪的动作。

6、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狼的歌词。

四、通过游戏,学唱歌曲。

1、介绍九宫格教师:今天这只狼跑到我的九宫格上来了,当我翻九宫格后,翻到谁,我们就要唱谁。唱出它的时候还要用动作表示出来。

2、教师翻九宫格,演唱歌曲加入动作。

3、教师扮演狼,个别幼儿转转盘,大家随乐游戏。

教师:这次狼又会遇到谁呢?用动作来告诉我。

4、回忆游戏玩法,明确游戏规则。

5、教师当狼,随乐游戏。

6、幼儿当狼,完整游戏。

幼儿音乐课件 篇十五

1.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边唱歌边表演歌曲。

2.愿意唱歌和表演,体验与同伴打电话的乐趣。

播放机、音乐光碟、玩具电话一部。

活动难点:能根据音乐的节拍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1.练声曲(c——d调)

2.完整的欣赏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幼儿倾听,感受歌曲中的情趣。

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说了什么?

(2)教师跟随音乐再次演唱歌曲,并伴随开心,快乐的表情及动作进行表现。

3.理解歌词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读歌词,边朗诵边用肢体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节拍朗读歌词。

(3)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动作。

4.学唱歌曲。

5.歌表演。

(1)集体完整。(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旋律、节奏,大胆用动作表现歌曲)

(2)玩游戏:打电话。

师幼同玩或幼儿结伴玩。

(参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用书)

本次活动主要是老师通过肢体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并能在大家面前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活动部分,我就通过出示玩具电话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接下来我边放音乐,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帮助幼儿熟悉旋律理解歌词,也很好的为下一个表演的环节做铺垫。由于是以肢体动作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加上这首歌曲歌词简单,旋律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内容,整个活动一气呵成,环节衔接顺畅,活动气氛非常活跃,达到老师预设的目标。虽然孩子接受的程度超出我的预想状态,但是在活动过程中还是避免不了的出现的一些不足:1、应该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利用手偶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歌词,孩子们应该会更加感兴趣的。2在请个别孩子上来进行演唱的时候,虽然请上来的孩子表现都不错,但是这也是比较有局限性,不能够让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因此课后觉得或许可以让孩子自由结伴进行边表演边演唱,这样才不会造成上面的孩子在表演,下面的孩子无事可做。

幼儿音乐课件 篇十六

《小鸭子》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游戏教案,下面是小鸭子幼儿音乐课件,为大家提供参考。

活动目标:

1.熟悉ab段式音乐,并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创编不用的游泳动作。

2.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音乐的瞬间》,椅子摆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随音乐小鸭子出门散步,初次感受音乐。

师:宝宝们,我是鸭妈妈,你们是鸭宝宝,跟着妈妈出去散步喽!(播放ab段音乐)

师:小鸭子走路,摇啊呀,快快走,来到池塘里游泳喽。

师:游累吗!快坐下来吧!(安排幼儿坐下)

师生扮演小鸭子,听音乐做游戏,初步感知音乐。

“学游泳”情景,随b段音乐创编动作。

1.随b段音乐在座位上学游泳的动作。

师:鸭宝宝们,你们刚才是怎么游泳?

幼1:我是这样游泳的。

师:你来游给大家看一看。哦,你是手臂向前划水的,像是在画圆,真不错。我们一起学一学。

师:这个宝宝游的真漂亮,请你游给大家看一看。

师:还有不一样的游法吗?谁来游一游。

幼2:我是这样的。

师:哦,我知道了。你是手臂向后划水的,游起来像是在跳舞真美。宝宝们,伸出手臂来。

师:你也想说。

幼3:我是手放在后面的。

师:你是张开翅膀游的,这样游。我们一起试一试。

师:还有的宝宝呢?

幼4:我是两只手这样游的。

师:哦,你是两只手交替划水的。这样游会更好,一起来。

幼5:我不会,不知道。

师:没关系,我们跟着其他宝宝一起学一学。来吧!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游泳的动作连起来,听着音乐游一游吧!(播放b段音乐)

2.随b段音乐站在椅子前练习游泳动作。

师:我发现这几位宝宝能跟着音乐节奏游泳,其他的鸭宝宝你们行吗?(播放b段音乐)

师:宝宝们游的越来越好了。听着音乐游会更棒。

3.随b段音乐练习在“池塘里”游泳。

师:鸭宝宝,我们游泳喽!跟在妈妈的后面排好队,快游起来吧!(播放b段音乐)

师:游泳开心吗?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游会更好。

请个别幼儿举例,创编“游泳”的动作,师生尝试练习。

游戏

1.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幼儿完整地随音乐游戏。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还藏在一段好听的音乐里,我们仔细听一听。哪里是鸭妈妈带宝宝出门散步,哪里是鸭宝宝在游泳?(播放ab)

师:音乐的哪里是鸭妈妈带鸭宝宝去散步?哪里是小鸭子游泳的?

幼1:音乐的前面。

师:一下子就听出来,你的小耳朵太灵了。

幼2:这样是小鸭子散步。

师: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音乐的开始就是小鸭子散步。

幼3:音乐的后面。

幼1:音乐前面.

幼2:音乐后面。

师:我明白了,小鸭子去散步是音乐前面对吗?

幼:对。

师:那小鸭子游泳在音乐的后面,对吗?

幼:对的。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想不想再玩一次?(ab+风)

师:谁来了?

幼:大风来了。

师:风来了,鸭宝宝们会怎么样?

幼:鸭宝宝被风吹走了。

幼:鸭宝宝很害怕。

师:怎么办?

幼:快点躲起来。

师:你的办法可以的。还可以怎么样不被风吹走?你来说说。

幼:快点蹲下来,像石头一样一动不动。

师:让鸭宝宝们蹲在一起这个办法真棒!鸭宝宝,跟着妈妈去散步了。妈妈摸到你的头就跟着我走。

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躲避大风的方法。

2.幼儿随音乐按规则再次进行游戏。

师:刚才大风来的时候,有的鸭宝宝紧紧的抱在一起,有的躲在小房子里。风停了,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散步吧!(播放ab+风)

结束。

小学音乐课件 篇十七

音乐(含舞蹈)。

欣赏音乐;演唱歌曲;基本舞蹈教授;音乐游戏。

音乐学科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教学的首位,要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独有的魅力,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从心底里喜欢音乐、热爱音乐,从而为可持续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特别是要以参与——体验——感受——表现——创造为主线和脉络,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步入美妙的音乐世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为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生动的情境、美妙的音响、充满童趣的语言以及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关键所在。

1.情感目标: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意境美,有感情地表现歌曲情绪,引导学生们对音乐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来促进与当地学生们的交流以及通过一些励志歌曲激发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达到激励作用。

2.知识与技能目标:普及乐理基础知识,拍子及拍号的含义、常见拍子的类型及分辨。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示范拍、教学生用手打拍子的方式培养基本节奏感。

《外婆的澎湖湾》《和你一样》《我相信》《让我们荡气双桨》《小燕子》《感恩的心》《同一首歌》《鲁冰花》《种太阳》《虫虫飞》《天鹅湖》《小星星变奏曲》《命运交响曲》《少女的祈祷》《天空之城》《卡农》《春野》《菊次郎的夏天》《梁祝》《二泉映月》《苏武牧羊》《卡伐蒂那》《蓝色多瑙河》《d大调卡农》《八面埋伏》《霸王卸甲》等(具体情况视学生兴趣和学习进度而定)。

用音乐感染心灵,完成教学曲目,促进沟通与交流。

小音箱、手机或mp3等音乐播放器。

1.自我介绍。通过自我介绍与同学们相互认识,平易近人、亲切的介绍也有利于接下来课程的继续,并介绍教学大致内容,了解学生音乐掌握水平和兴趣所在。

2.规定课前要求。希望同学们积极踊跃配合,调动积极性,不需要严肃的课堂纪律,但是要保证课堂秩序。

3.支教队员献曲。支教队员演唱《和你一样》,表达我们对当地同学诚挚的问。

候与关心,表达我们是他们的朋友,和他们一样追求美好的未来的意愿,拉近距离。

4.音乐欣赏。欣赏柴可夫斯基名曲《天鹅湖》等世界经典名曲,通过欣赏音乐增加同学们对音乐美的感受,提高音乐欣赏水平,达到教学预热,并在歌曲其间穿插乐曲的创作背景故事或作者经历以及基本音乐乐理介绍。

5.演唱歌曲。介绍基本拍子,教会同学们基本拍子的打法,在之后融入到学习音乐之中。曲目选定视学生之前的掌握情况而定。

6.基本舞蹈教授。支教队员演示完整成品舞蹈,教授一些舞蹈基本动作,截取成品舞片段进行教学。

表演不带任何强制性和惩罚性质),增强课堂乐趣,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8.最后表演。由同学们投标决定选择歌曲,在告别会上进行演唱,表达惜别,祝福之意。

托班音乐课件 篇十八

1、喜欢边唱边表演,感受歌曲的节奏。

2、能按照歌曲内容做动作。

物质准备:歌曲磁带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自己的身体的主要部分的名称、

重点:喜欢边唱边表演,感受歌曲的节奏。

难点:幼儿跟随歌曲旋律打节拍。

(一)、开始部分:

1、游戏“我说你指”

教师说:咱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说哪里你就用小手指哪里。

教师说一个身体部位的名称,请幼儿用手指出来,如:眼睛、鼻子、头发等等。同时幼儿学说一遍这个身体部位名称。

2、再一次重复游戏,游戏的难度加深

教师再一次重复游戏,游戏的速度加快,请幼儿也能很快地指出老师说的身体部位。

(二)、进行部分

1、听音乐,感受歌曲节奏。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听音乐拍拍手吧。

带领幼儿随歌曲旋律,按节拍拍手。

教师带领幼儿随歌曲旋律,按节拍做动作。

2、学唱歌曲。

教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请你听一听我唱了什么?教师用清唱的方式演唱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请幼儿说一说老师唱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请幼儿跟随教师尝试演唱歌曲。

3、歌表演。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教师用自己的表情,动作感染幼儿的情绪,引发幼儿表演的热情。

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动作尽量舒展。

(三)、结束部分

请每个幼儿上前为大家表演,教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欣赏,并对幼儿的表演给予鼓励、称赞。

托班音乐课件 篇十九

1、激发幼儿喜爱小鸡的情感,感受鸡宝宝的可爱。

2、启发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小鸡出壳

2、小鸡毛绒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演示课件(小鸡出壳),引出课题。

教师说:笃笃笃,咦,谁在敲门呀?(教师作倾听状)原来是小鸡要出来了,小小蛋儿要开门了!

1、欣赏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2、通过提问与感知活动,学习歌词,感受歌曲旋律。

提问: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谁来了?小鸡从蛋壳里出来是什么样的?

(出示毛绒玩具小鸡,让幼儿摸一摸,感知毛茸茸、胖乎乎的样子)

提问:还有哪些东西是毛茸茸、胖乎乎的?

(启发幼儿大胆发言或者互相说一说)

3、自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和曲调,重点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鸡毛茸茸、胖乎乎的样子,模仿小鸡叫、吃米、扇翅的动作,表现鸡宝宝的可爱。

4、集体游戏

能用肢体语言表现歌词,掌握三处长短音的唱法,完整学唱歌曲。

(重点练习三处长短音的唱法)

5、变换游戏玩法。全体幼儿拉起手组成一个大“鸡蛋”,

请几名幼儿站在“鸡蛋”里面做“小鸡”,边游戏边演唱歌曲。

(做小鸡的幼儿可不断轮换)

简单评价幼儿的表现,带领幼儿户外活动。

教师说:小鸡们真开心,我们一起出去捉虫子吃吧。

活动延伸

请幼儿感知实物,亲身体会小鸡出壳的情景。

音乐课件资料 篇二十

仡(ge)佬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43万多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族的发祥地。

想一想。

这首歌曲表达了仡佬族小朋友怎样的心情?你想到了怎样的场面?

听唱选择。

悠扬沉重。

悲伤激烈。

庄严欢快。

这首荡秋千是四二拍的歌曲,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我们一起边听歌曲边挥拍,并找一找,哪两句的歌谱是一样的。

仡佬族的服饰。

妇女原来穿着短上衣、长统裙、勾尖鞋,在距今八、九十年前就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