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123查范文网!

当前位置: 123查范文网 > 报告体会 > 调研报告 >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论文范文(23篇)

时间:| 作者:念青松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成长,以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展望,提供给大家参考和研究。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一

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是企业为了提高员工在执行某项特定工作或任务时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或培养其解决问题之能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受过良好训练并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去运作,以维持企业生存所必要的活动。但是,我们企业是由三个单位的人合并组成。一批人是来自倒闭的合成氨厂,一批人是增用土地进来的,一批人是单位招进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其文化知识、技术水平普遍低下。因而,造成新的改革思路无法实行,新的管理理念无法推进,先进的设备无法使用。当企业的迅速发展之时,提升员工的技术层次、知识水平及适应性就变得非常必要。此外,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是随着工作的复杂性而增加的。特别是由于港口竞争激烈,使我们企业必须改变经营方式,实行跨行业经营,这就面临着生产、服务、工作类型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的重新调整,以适应强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与训练已成为我们企业所必须投注的一项活动。

1、帮助员工提高其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员工担任某项业务及职责现在或未来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和企业期待的职务水平与员工的实际能力与水平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如何弥补或拉近这其间的差距,就必须依赖于良好的训练与培训。

2、调和员工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改变,为使员工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就须通过培训为其灌输新知识、新观念,以此来调和或改变其价值观,以帮助员工改善其工作态度并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

3、培训有利于人力资源配置。最简单地说,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人与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如果各取所长,对于企业的发展显见是有利的。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求对企业现有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4、培训人力资源是企业岗位的有效填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一般可分三种目的。第一,正常补充,这是针对企业原有职工离职、退休等情况所作出的补充。第二,替补缺勤,这一情况与正常补充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同于正常补充,例如,企业原来实行六天工作制,现改为五天工作制。就必须配备一批复合型人才。从而,有利于解决,我们港口企业存在忙闲不均的现象。

企业在挑选、录用职工的时候,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采用了考试、测试及其它科学方法,但这些新职工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完成规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在企业集体中同心协作的工作态度。因此,企业为使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态度而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同时,企业是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职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就必须与这种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知识、态度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所以,职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一个企业完整的职工培训工作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职工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动员和鼓励职工参加学历培训,对干部和科技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计算机、外语等科目的继续教育,对全体员工,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培训,应该使职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应让职工了解企业经营的基本情况,如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方针、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等,便于职工参与企业活动,增强职工主人翁精神。

(2)职工技能的培训。主要是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岗位技能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革新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培训,使职工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如谈判技能、操作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等,以此也能够培养、开发职工的潜能。

(3)职工态度的培训。职工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培训,建立起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培养职工应具备的精神准备和态度,增强企业集体主人翁精神,企业与其所处的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企业职工在企业内、外的言行代表着本企业全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多种方法树立企业的自豪感,产生企业的向心力,教导职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二

(一)市场硬件建设。目前,市场办公面积约xxx平方米,其产权归xxxx区就业局所有。办公区域内划分接待区、招聘区和信息发布区,配置大型电子显示屏,可容纳xxx人左右进场求职。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去年,我区积极向中央、省市争资争项,通过努力,获得了中央和省级投资xxx万元。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目前已进入了招投标环节,预计将在7月份能破土动工,明年初将投入使用,届时,人力资源市场办公服务面积可达xxx平方米。

(二)队伍建设及经费保障。目前,市场从业人员实有xx人,其中:占编xx人、聘用xx人,持有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xx人。经费来源:一是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占编人员数核算人头经费和工作经费,聘用人员按每人每年xx万元标准核算;二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市场日常运作经费;三是争取省市支持,解决经费不足。

(三)服务功能及服务成效。主要负责全区劳动力和人才提供服务、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与招募、职业技能培训、代管人事档案等项工作。从新组建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人力资源市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网络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促进就业作用和地位明显增强,为xxx区乃至全市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建立了供求信息qq群招聘服务平台,实现各种用工信息、求职信息实时交换;二是架设了市场专用的互联网求职招聘网站,开通了网络招聘服务;三是在每周五定期举办招聘会的基础上,坚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积极组织急需用人的单位深入乡镇开展赶场招聘、现场招聘等服务活动。近3年来,共收集就业岗位xxxxx个;发布供求信息xxx条;开展招聘服务进校园xx次、进乡村xx次;组织各种类型招聘会173场;为xxxx名城乡劳动者提供了职业指导服务;为xxxxx名求职者提供了就业推荐服务,其中帮助了xxxx名求职者实现了就业,介绍成功率达xx%。

一是建立了空岗报告制度,每月开展一次跟踪回访,及时动态掌握用人单位招募录用率,以及求职人员就业成功率;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制作了用人单位招聘、求职者应聘等各项工作流程图,健全市场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了供求信息分析制度,每季度按行业、岗位分析供求状况;四是安装了劳动保障系统专网,及时将供求信息导入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监测。

尽管我区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初具雏形,保障机制健全,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需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市场地理位置偏僻、面积狭小,工作经费不足,用人单位对空岗报告制度执行不严,民间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市、区之间共享资源未整合,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等等,所有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对此,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一是以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将民间中介机构实行网格化管理,拓宽资源共享渠道;二是打破市、区间自我封锁格局,加强县区间合作交流,畅通网络资源;三是鉴于取消申报职介补贴政策,应制定出台市场经费保障供给规范性文件,填补经费不足;四是建立健全用人单位招募人员申报备案制度,切实解决急招、盲招、骗招等问题,从而有力维护劳动者有序就业、有效就业。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三

**乡隶属鲁甸县,地处鲁甸县北部,距县城36公里,最远的塘房村委会离县城50公里。东与昭阳区苏家乡接壤,南与水磨乡相邻,西与梭山乡相邻,北与新街乡相邻。辖四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1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244 户,总人口38720人。全乡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海拔2160米,年平均气温10.9℃,年降水量1100毫米。全乡实有农村劳工力20397人,外出务工11360人,其中全家外出户1276户,07年全乡务工收入43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41元。

通过人力资源转移培训,乡党委、政府利用我乡人力资源开发契机,把全乡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变成了现实的经济优势,使全乡农民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走上了奔富奔小康的道路,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全乡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有所提高。使外出务工人员为我乡经济发展积蓄了资金、技术、思想、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活跃了农村资本市场,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通过邮寄、金融机构汇寄回乡的据统计约有4000万元,通过打工经济的发展和部分资金流入我乡,使银行存款额大幅提升,对我乡邮政和吸收银行存款起着重大的作用。

1、打工经济初步形成,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外出务工以每人每年收入大约在120xx元左右。仅外出务工一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可多增加700余元。这样看来,打工经济已经成为加快我乡发展的重要产业。

2、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造就了一批适应我乡发展的有用人才。“解放思想,外出打工,勤劳致富,回报家乡”。广大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从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把外面新鲜的事物带回了家乡,极大地促进了我乡的发展。如**村的崔文联在外打工多年当上了老板,就捐了10万元给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给家乡的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

3、一批农民在外出务工中发家致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经过多年的外出务工,我乡一批头脑灵活,敢闯敢试的农民已经率先发家致富,。多年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我乡的广大群众,进而辐射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形成了“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的局面。如今,我乡外出务工的队伍不断壮大,“农忙种田,农闲打工”正在成为广大农民的生动实践。

在全乡四个村,对外出务工家庭进行调查走访,全乡农村留守群体大致有以下三类:一、单独的留守老人,这种家庭大多是60岁以上的一个或二个老人;二、单独年幼的留守儿童,这部分家庭,多是二人以上兄妹型,年龄结构平均在15岁以下;三、老幼留守群体型,一般表现为祖孙关系。这类型较前二者有明显的家庭活泼气氛。据统计,全乡中,**村留守老人580人男性,223人女性357人,儿童860人;新乐村留守老人1050人,男性562人,女性488人,儿童1300人,塘房村留守老人587人,男性312人,女性275人,儿童20xx人;照壁村留守老人533人,男性276人,女性257人,儿童640人。根据实际困难,乡党委、政府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在救济粮、低保等方面对其加以倾斜。

总之,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外出务工人员在输出地积极工作,努力劳动,为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外出务工大量转移了我乡剩余劳动力,使我乡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特别是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和农业技术引入并运用在种养殖业方面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我乡经济的发展,为我乡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四

由于中国abc公司k/3项目包括统计分析,集团财务,集团hr三个部分,并且应用范围覆盖全国集团公司下属29个公司、68家三级子公司,71家三级分公司。为了对整个中国abc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准确把握abc公司在hr方面的详细需求,为进一步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特组织本次调研。这次调研将实行统计分析,集团财务,集团hr三个小组同时调研,每个小组都由总部产品经理和北京分公司项目经理共同组成,同时中国abc公司方面也抽调专人组成对应的三个小组配合调研工作。

2.1 调研目的

详细描述调研工作希望达到的目标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调研项目的客户基础管理、主要业务流程以及对信息处理的主要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分析、提供解决方案建议供项目经理参考,进而确定下一步的实施方案。 特别说明:本调研报告内容仅对客户现状及应用进行描述,用于产品需求分析,为产品规划或项目实施准备资料,对项目实施没有约束力。

2.2 调研范围

简要描述针对该项目范围选取的调研范围

由于该项目涉及中国abc公司集团实业公司下属29个分公司、68家三级子公司,71家三级分公司包括在岗职工、离退人员、内退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共计73467人,项目牵涉范围广,而项目时间又相对紧迫,因此采用对abc公司总部以及最具典型业务的三家公司进行详细调研,其余则采取问卷调研的方式进行。

2.3 调研方式

会议、资料收集、现场交流、讯问等调研过程中所采取的调研方式

详细调研包括会议,资料收集,现场交流,讨论,电话询问等方式。

问卷调研则由双方共同制定调研问卷,下发所有分支机构进行认真填写,统一收集后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必要的电话沟通。

2.4 调研工作计划

预计什么时间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五

xx团队。

互联网行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毕业人数也逐年增加。但用人单位所需岗位数量与毕业人数并不匹配,“就业难”问题愈发严重。同时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也导致“用工难”现象逐渐凸显,就业问题得到社会普遍关注。

通过此次活动可以了解互联网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用人要求,用人现状并获得更多用人需求信息,以此来为相关专业大学生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更好的适应市场就业需求,并从企业招聘方式,学校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侧重点提出建议,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贡献一份力。

(一)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1、互联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潜力较大。

2、互联网行业处于发展升级阶段,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3、互联网行业发展更加综合全面。

4、民营企业占据互联网行业主体。

5、大多互联网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大城市。

(二)互联网行业招聘人才要求。

1、对于高校学习优秀的同学会择优录取。

2、强调学习态度和能力。

3、并非一味看重学历,十分注重实际能力水平和实践经验。

4、看重人才的道德素质。

(三)招聘时毕业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1、实践经历少,社会经验不足。

2、眼高手低,自我定位不明确。

3、部分毕业生对于薪资待遇要求过高。

4、缺乏契约精神。

5、综合素质能力不够全面。

(四)调研得出的建议。

1、对大学生的建议。

(1)大一大二:认真学习,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多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身实践活动能力,培养兴趣爱好,进行大量阅读,拓宽视野,多与人沟通,提升综合能力。

(2)大三大四:保证专业知识水平,争取提升丰富履历,做好面试技巧,招聘要求等准备工作,制定明确未来规划,把握实习机会,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与社会接轨。多渠道收集信息,了解职业方向定位。

2、对学校的建议。

(1)丰富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提升学生实践经验以及综合素质水平。

(2)开设与就业相关课程及讲座,向学生传授技巧,丰富学生对于就业及社会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自我认识与定位。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形成联动,共同培养学生。

(3)建立健全的诚信机制,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反思能力。

(4)利用学校企业资源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与企业无缝对接。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六

xx乡隶属鲁甸县,地处鲁甸县北部,距县城36公里,最远的塘房村委会离县城50公里。东与昭阳区苏家乡接壤,南与水磨乡相邻,西与梭山乡相邻,北与新街乡相邻。辖四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1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244户,总人口38720人。全乡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海拔2160米,年平均气温10.9℃,年降水量1100毫米。全乡实有农村劳工力20397人,外出务工11360人,其中全家外出户1276户,xx年全乡务工收入43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41元。

通过人力资源转移培训,乡党委、政府利用我乡人力资源开发契机,把全乡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变成了现实的经济优势,使全乡农民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走上了奔富奔小康的道路,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全乡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有所提高。使外出务工人员为我乡经济发展积蓄了资金、技术、思想、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活跃了农村资本市场,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通过邮寄、金融机构汇寄回乡的据统计约有4000万元,通过打工经济的发展和部分资金流入我乡,使银行存款额大幅提升,对我乡邮政和吸收银行存款起着重大的作用。

1、打工经济初步形成,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外出务工以每人每年收入大约在1xx元左右。仅外出务工一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可多增加700余元。这样看来,打工经济已经成为加快我乡发展的重要产业。

2、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造就了一批适应我乡发展的有用人才。“解放思想,外出打工,勤劳致富,回报家乡”。广大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从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把外面新鲜的事物带回了家乡,极大地促进了我乡的发展。如xx村的崔文联在外打工多年当上了老板,就捐了10万元给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给家乡的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

3、一批农民在外出务工中发家致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经过多年的外出务工,我乡一批头脑灵活,敢闯敢试的农民已经率先发家致富,。多年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我乡的广大群众,进而辐射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形成了“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的局面。如今,我乡外出务工的队伍不断壮大,“农忙种田,农闲打工”正在成为广大农民的生动实践。

在全乡四个村,对外出务工家庭进行调查走访,全乡农村留守群体大致有以下三类:一、单独的留守老人,这种家庭大多是60岁以上的一个或二个老人;二、单独年幼的留守儿童,这部分家庭,多是二人以上兄妹型,年龄结构平均在15岁以下;三、老幼留守群体型,一般表现为祖孙关系。这类型较前二者有明显的家庭活泼气氛。据统计,全乡中,xx村留守老人580人男性,223人女性357人,儿童860人;新乐村留守老人1050人,男性562人,女性488人,儿童1300人,塘房村留守老人587人,男性312人,女性275人,儿童20xx人;照壁村留守老人533人,男性276人,女性257人,儿童640人。根据实际困难,乡党委、政府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在救济粮、低保等方面对其加以倾斜。

总之,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外出务工人员在输出地积极工作,努力劳动,为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外出务工大量转移了我乡剩余劳动力,使我乡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特别是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和农业技术引入并运用在种养殖业方面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我乡经济的发展,为我乡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七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另一边却是企业招不到人。其中,餐饮服务业、制鞋、食品加工、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通操作工最为缺乏。春运的返程潮正在继续,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内地的“用工荒”也在继续,今年的农民工回流出现了人数减少和速度放缓的情况。

在南京,国内第三大劳务市场的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提供了近两万个就业岗位,但在春节开市后一周,仅有1000多农民工上岗,用工缺口超过90%。在上海虹口足球场、上海人才大厦、浦东人才市场、八万人体育场春节后同时举行了四场规模较大的招聘会,不少企业通过加薪15%吸引应征者,然而企业却发现“工人更难招了”。在武汉、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城市,一张张印有招聘信息和求职提醒的《春风卡》发放给车站候车的农民工。在武昌火车站发放的《春风卡》提示,2月9日至3月11日,武汉将举办117场免费招聘会,8000多家企业将提供24万个就业岗位。春节后,各地区上演了愈来愈烈的“用工荒”。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用工需求的不断增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用工荒”现象将越来越严重。当劳动力供需矛盾达到一定限度时,将会出现“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劳动力供给,纵轴表示工资水平。在需求曲线ad1向ad2移动的过程中,劳动力过剩,工资水平长期保持不变。随着ad2右移至ad3,到了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e,即刘易斯拐点。过去民工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随着特定的背景因素的变化,农民工劳动力由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企业如果不涨工资就招不到人,于是出现“民工荒”现象。

图1刘易斯拐点。

1.经济回暖,用工需求增加。金融危机之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复苏,外需的逐步回暖以及国内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内经济,使得中国经济形势稳步回升,企业生产订单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用工需求快速增大,当用工需求大于农民工的供给,企业用工短缺的矛盾逐渐凸显。

2.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难以为继。中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因此在加入wto以来占领了一部分国际市场。然而,在中国各省、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出口结构非常类似,都是生产廉价、简单的中低档产品,并且规模出口,激烈的竞争加上低附加值的特点,让这种高度可替代的产品到了国外,价格被打压地越来越低。此类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弹性较小,国际市场又是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削减价格以达到保证出口的目的。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原材料价格下降幅度有限,只能通过减少农民工工资来从整体上减少生产成本,这就使得许多小企业只能提供微薄的工资给农民工,来维持微利生存。然而,现在“80、90后”的农民工逐渐成为打工主体,由于受到相对先进的教育,他们的择业观点、思想观念以及对生活程度的要求水平,已经不再像“60、70后”的农民工那样,“只要求解决温饱问题”,他们对生活条件以及生活水平的追求已经截然不同。有限的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他们不再满足于流水线上的普工,而是更加注重今后的发展以及较好的生活条件。因此,如果企业家提高工资薪酬,对新时代的农民工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企业并没有这么做,究其原因,是企业已经没有提高农民工工资的支付能力了。

3.社会保障的缺位以及地区间工资水平差距的缩小。劳工具有高流动性的特征,严格的户籍壁垒以及各种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完善,导致民工无法享受其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诸如他们在医疗、养老、工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证。此外,中西部农民工到东部、南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工作,每年回家探亲都面临较高的交通运输等费用,这些,也无疑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农民工的支出。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和崛起给当地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中西部与沿海地区工资水平的地区差异也在不断缩小。在同等条件下或者稍微偏低一点的条件下,很多农民工放弃了背井离乡,选择在离家乡相对比较近的城市工作。

4.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大,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重视程度逐渐加大,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同时,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也不断增加,这使得农民工外出打工所花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而所获得的收益却由于投入力度加大相对越来越少,因此,很多人选择在家务农,而非外出打工。

1.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提高农民工工资,改善农民工待遇既可以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又能调动农民工积极性,改善其自身素质,为农民工自身的深造转化提供资金支持。作为无固定工作和稳定经济来源的广大农民,最担忧的是自己老了由谁来供养的问题,社会上出现的农民工退休后无保障和看病难的现象,着实让一些农民工处于矛盾之中。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应得的权利。因此,高待遇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吸引大量农民走出农村,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防止用工荒的频繁发生。

2.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集约化经营。现在国内存在两种情况,一边是不少企业主招不到工人,工厂无法开工。另一边却是工人工作极其难找。这两种情况都是以前粗放型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带来的影响。中国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制造业,使用较为廉价的工人和低端的技术。“用工荒”现象的出现,促使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改变粗放经营,逐步提高加工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提高用工素质,减少用工数量,促进传统的仅依靠数量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向注重质量的集约型生产模式转变,是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既减少了用工的总体需求,又可以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同时,政府需进一步引导广大就业人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增强中西部地区对广大务工人员的吸引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多管齐下,统筹规划,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这个看似悖论的问题。

3.加大职业培养力度,积极提高劳动力素质。通过培训调整劳动力的供给结构,认真制定就业培训的总体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组建职业培训基地,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从而适应劳动力需求结构的要求。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就业培训计划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并且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从而调动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且可以结合地区实际,创立有特色的自己的品牌,培养新型人才,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基地,形成集团化培训。

“用工荒”是个危险信号,它的频繁出现,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中西部地区开始与东部地区激烈争抢农民工,使得一些企业陷入困境;不同规模企业用工缺口不同,小企业用工缺口最大,行业用工缺口差异明显。很多时候,并非市场上没有充足的劳动力,而是民工对自身价值的待价而沽,劳动报酬过低,生活成本太高,到大城市打工对很多农民工来说失去了以往的诱惑力。然而,“用工荒”并不可怕,它的出现,使企业不得不提高用工待遇,改善用工条件,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生活水平。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八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一个战略性产业,是现代化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新兴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战略型产业就要以战略性的眼光来看待、来审视,以战略性的思维来思考、谋划这个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在国务院有关文件和人才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这体现了党中央的'重视,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战略的高度全面审视和把握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充分地把人口的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这正是我们开发人力资源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从教育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等等各个环节来采取措施,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人力资源服务。要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一方面要建立一个统一、规范、高效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这属于基本,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是为了满足人们充分就业的需求,必须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由市场来配置人力资源,那么就要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打造一种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壮大整体发展实力。

高新区(新市区)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于xxxx年xx月,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下,配套建设许多设施,发布用工企业的招聘信息,对求职人员进行职业介绍和职业匹配,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一个求职的平台。

1.1面向的群体。

大部分xx外求职人员,自发进xx,多是以老乡传帮带的形式组成;小部分xx内各地州及本市求职人员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也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

1.2对求职人员主体的调查。

xx外求职人员多以四川、甘肃、陕西、河南等地为主,年龄集中在35岁-45岁,文化程度偏低,属于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因为家里人数多,压力大,土地很少,不能满足生活需要,所以外出打工。xx内各地州外县求职人员状况类似,年龄呈现下降,因为不用远离家乡,所以来到xx求职。小部分求职人员呈现低龄化,因为家里孩子多,上不起学校,迫于生活的压力,早早外出打工。

调查小结:xx内外求职人员求职意向迫切,因为人力资源市场是一个合适的求职场所和求职平台。

1.2对求职人员现工作状况的调查。

因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xx的经济建设,许多的招商引资项目的上马,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例如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混凝土工、木工、瓦工等。大多数施工工地都会管理食宿,能够解决住、食的问题,许多求职者拥有类似的工作经验,希望找到类似的工作,所以多以集中在马路上等待。

我对市场内一名求职者的访问:

为什么远离家乡来打工?因为xx的工地多,能挣上钱。很简单的回答,却引人深思。

调查小结:求职者不愿意去工厂、企业等用工单位的原因、一是没有相对应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条件,二是因为年龄与文化程度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施工工地操作相对简单、工资待遇高,解决了住、食的问题能在短时间获得更多的钱。

1.3对求职者现收入的调查。

大多数施工现场都是以记工的形式计算劳动所得,一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待遇多在150-300元之间,每月能有3000-5000元的收入。总体看来收入偏高。但也有少数拖欠工资的情况,大多数人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少数人因为法律意识的淡薄,遭受损失。

我随机问答了一名求职者,是否对现收入状况满足。回答是,希望找到一个长期的工地去工作,能感到年底最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到xx来挣钱,竞争也比较大,况且有个工地就能有地方住了,要是能多一些老板来找人就更好了。

调查小结:高报酬的施工工地因为能解决住、食,待遇高,吸引众多求职者争相前往,因人员竞争大,许多求职者未能如愿,所以部分人员愿意等待,虽然收入不稳定,但能更灵活和自由,不受太多的约束,有所保障。不愿去一些用工企业和单位,主要原因还是收入较低。

人力资源服务从开始的职业介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等业务起步,逐渐拓展增加法律法规的介绍、劳动用工的备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监管日渐完善,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配合政府管理、维护秩序、发展新型业态、开展交流合作的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人力资源市场免费为用工的企业及单位提供登记信息和招聘启示的信息发布,为求职者提供椅子、电视、开水房、卫生间等基础配套设施,力求创造一个完善的求职平台。并先后举办了4场现场招聘会,例如:“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进城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等。圆满举办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达成工作合作意向三千余人次,解决了部分求职者的工作需求。

人力资源市场创办1年时间里,流动人口每天xxxx-xxxx人,聚集在市场大厅内、院内、马路上居多,因为流动人数众多,而且大多数求职者随身携带工作用具,例如锯子、瓦刀、榔头等一些金属制品,造成人少管理人多,难度较大。自xxxx年xx月以来,已发生多次打架、斗殴、聚众滋事等不良事件,最终因制止管理及时,并未造成太大损失,但影响恶劣,上级领导高度重视。

2.1针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安全问题对应措施。

对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严防危险易燃易爆物品;对人员进行开包检查,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

2.2开展“集中整治”的活动。

自xxxx年年初起,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协调努力下,开展了“集中整治”人力资源市场的行动,组织包括交警、公安、执法局、街道办事处、治安联防大队和人力资源市场本身的人员,对人力资源市场内部及周边道路上的人员及车辆进行整治,前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后又加入了民兵组织,使得局面有所好转。在交警和各单位的协同管控下,违章乱停靠车辆明显减少,交通状况保持良好,并在亚欧博览会期间对道路交通进行合理管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对乱扔垃圾的人员、随意穿越马路的人员、随意坐卧的人员、路边的小摊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了管制,与原先相比,状况已大为改善。

3.1在现阶段下,人力资源市场占地面积小,无法满足日常大流动人口的需求、用工单位车辆的停靠、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建议扩大面积,能直面道路,扩大影响力与吸引力,力求满足更多的求职者和用工单位的需求。

3.2增加管理人员,以便能够及时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将影响降到最低,力保人力资源市场的和谐与稳定。

3.3增加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例如停车场、餐饮、住宿和职业培训班的建设,提高知名度与影响力,为能解决更多的求职者的需求。

3.4法律法规的宣传,让更多的求职者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3.5继续开展集中整治等相关工作,为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的正常工作有序开展而奋斗。

4.劳务市场农民工调研结果及原因分析。

农民工一直是我国社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对象,近年来,政府一直出台各项措施以保证农民工的根本利益,虽然有所改观,但许多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他们融入城市仍存在很大的障碍和困难,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和城乡土地制度都是缺陷。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生活质量比较差,居住、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休闲方式比较单调,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子女教育问题也突出,调查显示,外出务工是其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许多农民工在城里工作生活,除了维持日常开支外,其余的基本上寄钱回家乡,成为留守孩子、老人的生活来源。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九

专家指出,中国医药市场远未饱和,但竞争业已开始。目前,中国每年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只是美国人的1/130,当一般发达国家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达到20xx美元、美国人均突破4000美元的时候,中国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只有31美元。但在另一方面,国内医疗用品的销售量持续增加,在今后3~5年的时间里每年将以12%的速度增长。20xx年的中国医药,面对的将是一个蓬勃发展和惨烈竞争共存的局面。这是值得每一个医药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如何做好医院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药营销的成败,同时也是医药营销的主要内容。我在实践中摸索到推销药品的窍门,那就是必须打点好一些关键人物。

第一是医生,他们手里有处方权,用哪种药,用多少,全由他们说了算;第二是医院的库房,从医药公司进药全由他们负责:第三是药房,他们有一个小账本,每个医生用了多少药,该得多少提成,全是由他们提供给我的;第四是医药公司,医院从他们那里进药,我凭药款拿提成医药行业市场调研报告范文医药行业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打点这些人的方法也简单,不过是根据各人的重要性给予不同档次的提成。有些人难打发,那么就给他多送点礼,多请他吃几次饭。推销同一种药品的医药代表是竞争对手,常常互相刺探军情,如果哪家公司给医生的提成高,另一家公司的医药代表就会向上汇报,要求提高给医生的提成。

otc市场或社区医药市场的开发,已经成为了现代医药营销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治疗的疾病,购买感冒药的比例在所有购买的药品类别中居首位,其次为咳嗽、咽喉疼痛、发烧及心血管病等疾病。随着otc市场和社区医疗市场的逐渐壮大,使得广告、店员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药的主要因素,店员的作用仅次于电视广告。

由于医药代表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代表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个人素质都比普通推销员要求更高。善于运用推销之术,对医药代表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自我推介,赢得客户真诚、友好的合作。良好的自我推介,是让对方接纳你和你的产品的首要条件。

要保持充沛的精神与活力,以整洁得体的仪容,彬彬有礼而不卑恭的形象面对自己的客户,并不断塑造自身良好的气质与稳健的风度;其次,培养真诚、友善、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磨炼自己的意志;再次,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努力涉足包括医药专业在内的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与专业化水准。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十

湖南省xx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沅水中下游,素有湘西门户之称。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占总人口的80%;全县共有劳动力35.5万人,其中女劳动力15.98万人,占总劳动力的45%;少数民族人口近37万人,占总人口的56%。xx县从1994年开始被国家明确为“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xx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1595元,有贫困人口12.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5%。

xx县版图面积大,交通又十分落后,考虑到县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笔者分类选取了样本点:一是处于全县最高水平的县城所在镇xx镇农村女性;二是319国道边乡镇马底驿乡,代表xx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中等水平的地方;三是该县边远的贫困乡,也是少数民族乡火场土家族乡,代表该县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较低的水平;四是在该县其他乡镇再专题抽样调查部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情况。一共发放农户调查问卷200份(含女性劳动力个人资料200份),专题发放女性劳动力个人资料问卷100份。

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家庭调查问卷共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家庭基本情况;二是家庭对教育的评价;三是家庭获得收入的方式、方法。关于女性劳动力个人资料,共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个人基本情况;二是个人主要经历;三是从事职业、收入来源及生活方式调查。

在此次调查中,共发放农户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其中包含女性劳动力个人资料132份),发放女性劳动力个人资料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份。

通过调查看出,湖南省xx县作为贫困地区,其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提高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需要各级各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教育因素——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先天不足。首先是贫困地区农村女性自身素质状况偏低,而低层次的教育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她们自身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让贫困地区众多女性走不出低层次教育——低收入——低层次教育的循环往复。其次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影响很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作为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农村女性是首当其冲的受益者,反之亦然。

二是经济因素——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不足。作为贫困地区政府的财政,只能够在保工资、保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还有剩余资金都投入到民生关注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中去。而其中对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保障义务制教育所需经费,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经费投入,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若上级财政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此项工作,人力资源开发只能依靠社会力量和人力资源自身,而这些力量,和政府这种强有力的推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现阶段,贫困地区各级政府还不能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质保障基础。

三是政治因素——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女性参与权力是女性人权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女性参政的比例较小,参与权力的层次低,直接影响到女性人力资源从自身生存和发展出发对社会资源支配权限的实现。

四是社会因素——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动力不足。在贫困地区,“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传统思想依然存在,农村女性大部分缺乏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同时,社会上对女性的成就期望值不高,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更缺乏社会上、心理上的动力,出现中国的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人力资源分布不均,结构性矛盾突出。

五是法律因素——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保障不足。从美、日、韩等国人力资源开发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其人力资源的开发用法律来促进、保障它的实施和推进。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保障有些滞后和缺失,在人力资源开发上还需要通过超前的法律给于促进和保障。

开发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能办好的事情,需要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重视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为此,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格局下有大发展。

在法治社会下,用法律来保障需要全社会引起高度重视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要建立健全以下几种法律法规:第一种是关于全民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等方面的法律。我国在国民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可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关于终身教育、男女平等教育、科技振兴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第二种是关于完善男女平等相关国策方面的法律法规。西方国家已有将家务劳动有偿化作为基本国策的先例,还有关于男女同工不同酬、就业歧视等多方面存在的男女实际不平等问题,应以法律完善。第三是增设相关部门来确保法律实施。德国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并支付报酬,还成立“汉堡经济法庭”来管理此类案件。在我国建议在法院效仿德国建立专门法庭,来管理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

首先是在全国要营造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氛围。形成政府重视、部门主导、企业支持、行业行动的全社会关注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氛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宣传引导力度、强化各项措施、明确开发目标,促使全社会积极参与这一利国利民的事业。其次是加大女性参政议政的力度。女性参政议政力度的加大,第一要从数量上逐步提升;第二要从层次予以提升;第三要从内涵上赋予更多;第四要从外向度上着力。以女性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来加大女性对社会资源支配权限的实现,增强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向引导、政策支持力度。

在我国农村,男女不平等、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一定程度占据主导地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让众多农村女性难以跨出冲出家庭重要角色的一步。同时,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也不能忽视。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女性的特点,我们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如照顾生理周期的用工形式、可以兼顾家庭的开发方式都可以探索和扩大。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否则,操之过急,方式、方法不当,如伤害了她们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发生了范围广泛的“第三部门”运动,政府退出了很多微观领域,把大量的公共服务交由第三部门来提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各国纷纷向第三部门转移社会服务领域的事权。这些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在政府部门和营利性组织之间发挥着协调、辅助和补充功能。在我国现阶段,对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这一系统工程,也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的不协调现象,而第三部门等非营利组织在吸纳善款、扶贫济困、招募志愿者等方面有独特优势,更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实质性、强化性发展。对这一领域,交由第三部门来做,可以弥补、完善市场和政府的不足。

人力资源开发最大的原动力就是自我开发意识的增强,我们要广大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从“要她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全社会行动来唤起这支庞大的力量:首先是不断提高女性文化素质,增强进取意识。在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义务制教育完成的基础上,分类别、分层次的通过学校或其他培训机构,进一步完善提高她们的学习能力,成为学习型、技能型、职业型的各类人才,增强她们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意识。其次是破除各类陈规陋习,增强自信意识。不要让传统的旧思维、旧观念束缚住贫困地区农村女性的头脑,让她们真正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不断成为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农村新女性。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十一

应届生的求职与招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面对异常激烈的人才竞争,很多企业希望能够通过系统、全面的数据分析和支持,全方位了解应届生招聘、管理等情况,以期更有效的提高人才选拔的成功率。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开展了应届生专项调研。本次调研从应届生的就业意向、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几个方面对应届生的整体动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相信可以有效帮助企业了解当前应届生就业和求职市场的最新动态,在人才竞争中把握先机。

本次调查受到企业和应届生的广泛支持和关注,共回收有效个人问卷3095份,有效企业问卷1661份,经过严谨的数据分析,真实呈现了应届生的求职状态以及企业的招聘动态,希望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为有效的应届生招聘及培养方案。

目录。

报告说明。

1、调查概述。

2、调查流程。

3、调查时间及有效样本。

4、版本说明。

样本分布。

1、行业样本分布。

2、企业性质样本分布。

3、企业所在城市样本分布。

4、应届生学历样本分布。

5、应届生所学专业样本分布。

1、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分析。

2、不同学历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分析。

3、应届生异地求职意愿分析。

4、应届生异地求职目标地分析。

5、一线城市应届毕业生异地求职意愿及目标城市分布。

6、东部、中部代表城市应届毕业生异地求职意愿及目标城市分布。

7、西部、东北部代表城市应届毕业生异地求职意愿及目标城市分布。

8、应届毕业生求职的目标职能分布。

9、应届生求职目标企业性质分布。

10、不同专业应届毕业生求职目标职能分布情况。

1、企业招聘应届生时的关注因素。

2、企业招聘应届生的专业需求分布。

3、20xx企业对应届生毕业院校的要求分布。

4、企业对应届生最低学历的要求分布。

5、企业异地招聘应届生意愿状况。

6、应届生人均招聘成本及涨幅对比。

7、不同性质企业应届生人均招聘成本及预测。

8、应届毕业生到岗率及转正率分析。

9、应届毕业生离职率。

10、应届生离职时间分析。

1、应届生薪酬体系。

2、重点城市应届生整体起薪水平。

3、重点城市仅在重点院校招聘的企业应届生起薪水平。

4、某行业不同城市不同职能应届生起薪水平。

5、不同学历应届生工作满一年后的调薪幅度状况。

1、企业为应届生提供的主要培训项目。

2、企业对应届生进行培训的主要方式。

3、应届生人均培训成本及涨幅对比分析。

4、20xx年不同性质企业应届生年度人均培训成本涨幅预测。

5、企业为应届生制定职业规划的意愿。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十二

在调查进行前我们进行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去企业招聘人员及应聘人员处进行询问,另外两个同学去统计数据。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都是招聘的“文秘方面”的人员,比如说公关员和接线员等,但我们也都将其归入到文秘人员中。而且不同企业对于同种问题的回答也是不同的,这样不便于我们分析结果。调查后我们对数据和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汇总。

(二)调查对象。

我组首先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题,预定调查时间,然后于xx月xx日群众对招聘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调研。调查状况如下:。

据统计,本次招聘会共有招聘企业200多个,来自各地,还有北京、河南、江苏等省外地区的用人单位到会招聘毕业生,其中,泰安、济南、济宁、临沂等地市的企业占了招聘企业的大多数。其中招聘文秘人员的企业大约有86家。

(一)就业前景。

从总体状况来看,我们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大部分企业都表示或多或少的会需要文秘人员。经我们调查招聘文秘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43%。但是那些招聘文秘企业中约有95%表示不限专业,潜力是企业招聘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才是大学所学的中文及管理类专业,这样很不利于我们这些专业对口的文秘学生。另外有极少数企业表示限专业,但是主要是煤炭、经管等技术型的专业,而我们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都无法胜任这些专业。同时,企业对于文秘人员要求太高,在普通话、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但是这些企业最终给出的工资都较低,大约在1000-1500之间。经我们统计企业招聘的文秘人员总数大约在400左右,而全部人员总人数大约是8800,约占4、4%左右。所以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我们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但与招聘总数约为20xx人的经管类专业、总数约为200人的人事管理专业、总数约为140的行管专业以及总数约为500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相比,我们的就业形势依旧比较严峻。

(二)工作资料。

经我们调查,一部分企业直接说明招文秘人员的,而另一部分则是“文秘方面”的工作,其实就是将文秘大类的主要工作资料分清楚了。其主要有客户接待员、电话接线员、公关员等等。在我看来,这些工作分清楚后,对文秘的专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能很多人觉得只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很简单,但是从企业的初衷来看,之所以这么细的招聘文秘人员,必定是对文秘人员的某些特定方面要求较高。经询问,普通文秘的工作主要是写公文、整理办公室、打印文件、传达上级的命令给下级等等,平时工作不是太多,但是一旦上级有要求,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很忙。

(三)工作状况。

从工资待遇来看,企业对文秘专业带给的工资待遇普遍较差,大部分在1000-1500之间。虽然不少企业表示这是因为应聘者刚进入企业,因而才不会给较高的工资。但是那些经济类及计算机等专业性强的专业确是高起点高薪水的。因此从这方面来看,文秘完全不占优势。从就业后的升职状况来看,大部分招聘企业表示,企业的文秘完全有升职的机会,前提是这个人又潜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水平。由于应届大学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大部分企业都不会让应届毕业生从事管理类的工作。而文秘工作不仅仅能够从基层做起等待升职的机会,还能够观察管理人员是如何从事管理工作的。所以文秘人员极有可能会升到薪水和等级更高的工作的。

(四)地域选取。

参加本次招聘会的企业大部分是泰安本地的企业,而根据我们周围真实应聘的毕业生的反应来看,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是对自己家乡的企业比较关注。正因为他们对故乡的感情如此浓厚,那些数量不多的外地企业成为了招聘市场的热门。

(一)调查结论。

其实,调查和总结了那么多,无非就还是那句话,企业看的是个人潜力。对于一个文科专业来说,写公文这些工作非中文专业人士大部分也能胜任。那我们又靠什么来与他们竞争呢主要是我们大学里所学的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在寒暑假的实践中所得出来的实践经验,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才能向招聘单位或者实习单位展示我们的优势。

(二)应对措施。

过去,我国无独立的秘书学科,往往把秘书学作为中文系的一个分支专业。而我校的文秘教育专业开设时间也不是太长,且我校是处于本科文秘专业的开拓时期,国内可借鉴的文秘专业经验较少,且其他开设本科文秘专业的校园有一些是借鉴的我校的培养方案。因此我校的文秘专业怎样培养文秘人才便变得极为重要。

此次调查,我主要有以下几条推荐:。

1、务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硬笔字、普通话、仪态等。这些主要是靠学生的自觉练习。

2、在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应进一步加强。

3、适当增加在校生的实习时间,并加强实习管理,设立一套实习制度,让未实践过的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偷懒不逾矩。

“实践出真知”。经过此次的调查,不仅仅让我切身体会到文秘专业的就业现状,也让我明白了只有透过实践才能得出客观、真实的数据,同时我也体会到自身的问题所在,为将来的学习及就业有了更明朗的方向,而这些都是在课本里找不到的。

由于缺乏实践调查经验,此次我们也看到了自身进行实践调查活动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没有记熟本来准备好的问题,所以在招聘人员面前出现了想不起来问什么问题的状况,造成了比较尴尬的场面。同时由于当时招聘现场人比较多,一些企业的招聘状况无法看到,因此我们统计的数据与真实的就应还有一些不小的偏差。

本次参加毕业生需求市场社会实践调查,让我对自己的潜力有了一次很好的考验。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从有一些胆怯到鼓起勇气,从不知所措到计划周详,从中我发现原先企业招聘人员也并不是高不可及,他们也不是电视上演的那样专门挖苦应聘者,只是我们的方法妥当,语言得体,仪表公整,能给人以强大的亲和力,这样我们就能水到渠成,问我们想问的问题,办好我们所想办的事。

这次调查也是一次实践,它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头脑和口才,我很高兴能顺利完成这次任务,期望能透过这种有好处的社会实践多多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潜力能够不断的提高。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十三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具有竞争优势,必须寻求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方式,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美国当代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在当今社会中,知识是个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主要资源。土地、劳动力和资金这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传统生产要素,现在虽然仍然具有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其主导能力却变成了第二位,只要有知识,这些要素都能取得。也就是说,当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知识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类现在已经迈上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企业过去多是粗放型的制造业,仅仅依靠体力和劳动赢取利润。过去这种方法尚可在经济大潮中赢得一席之地,但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国家也在大力倡导中国企业由中国制造成长为中国创造。

1、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总量丰富。由于国家多年来一直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扩大规模,增加招生人数,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再加上有大量外国人和从国外回国的留学生,所以我国目前拥有高学历、高知识的人才越来越多,整个社会人力资源丰富,足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较之以往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同时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大。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受到重大冲击,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再具有以往的优势。所以,中国企业的转型是必然的,要从粗放型向知识经济型迈进。为此,高素质人才的储备是企业发展的必备资源。企业对于人资源的管理不恰当。相对于国外,中国企业对人才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对人才储备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对人才的投入不足,对人才的培训不够,没有建立一套相对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

1、建立员工录用、升职和奖励机制人员选聘是企业人力资源新陈代谢的有效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能为企业选拔出先进的人才。已在公司的老员工通过选拔,则有机会进入更适合自己的部门和岗位,不仅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也能为公司带来新的活力。建立有效的聘用机制就是为不同的岗位选拔合适的人才。

2、提供员工学习机会在员工进入公司时,对其提供培训。培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授课,而是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从员工进入公司后的第一次培训内容和方向,还要规划出在将来每一位员工在何时应该接受的培训内容。还有员工对培训的效果反馈,以及经过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的效果。对员工开展培训,不仅为提高员工个人的素质,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提升企业实力的过程和重要方法。

3、以人性化的方式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的智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发挥和活力的激发决定了未来经济的发展程度。换句话说,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开发人潜在的能力是有效的途径。所以,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中,必须实行人性化的方式。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转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理念,明确员工的心理需要和价值观念,树立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创造让员工发挥自我能力的空间,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观念的改变,以人性化的方式管理企业,给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让员工有主人翁意识,赢得员工的信任,让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使之不仅能干好本职工作,更能为公司全局考虑。

当今的社会,知识、技术、信息都是极为主要和关键的生产力。在这种环境下,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储备则成为企业不断提升实力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的重要性必将大大增强,甚至成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必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量级砝码。企业发展的好坏、盈利的多少、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大小也和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挂钩。所以对于现代企业,如何把握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顺势而变,创新管理理念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一项课题。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来说,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可以借鉴和吸收一些可行的经验,从而指导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企业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

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 篇十四

(一)市场硬件建设。目前,市场办公面积约__平方米,其产权归__区就业局所有。办公区域内划分接待区、招聘区和信息发布区,配置大型电子显示屏,可容纳__人左右进场求职。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去年,我区积极向中央、省市争资争项,通过努力,获得了中央和省级投资__万元。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目前已进入了招投标环节,预计将在7月份能破土动工,明年初将投入使用,届时,人力资源市场办公服务面积可达__平方米。

(二)队伍建设及经费保障。目前,市场从业人员实有__人,其中:占编__人、聘用__人,持有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__人。经费来源:一是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占编人员数核算人头经费和工作经费,聘用人员按每人每年__万元标准核算;二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市场日常运作经费;三是争取省市支持,解决经费不足。

(三)服务功能及服务成效。主要负责全区劳动力和人才提供服务、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与招募、职业技能培训、代管人事档案等项工作。从新组建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人力资源市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网络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促进就业作用和地位明显增强,为__区乃至全市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建立了供求信息qq群招聘服务平台,实现各种用工信息、求职信息实时交换;二是架设了市场专用的互联网求职招聘网站,开通了网络招聘服务;三是在每周五定期举办招聘会的基础上,坚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积极组织急需用人的单位深入乡镇开展赶场招聘、现场招聘等服务活动。近3年来,共收集就业岗位__个;发布供求信息__条;开展招聘服务进校园__次、进乡村__次;组织各种类型招聘会73场;为__名城乡劳动者提供了职业指导服务;为__名求职者提供了就业推荐服务,其中帮助了__名求职者实现了就业,介绍成功率达__%。

二、市场监管情况。

一是建立了空岗报告制度,每月开展一次跟踪回访,及时动态掌握用人单位招募录用率,以及求职人员就业成功率;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制作了用人单位招聘、求职者应聘等各项工作流程图,健全市场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了供求信息分析制度,每季度按行业、岗位分析供求状况;四是安装了劳动保障系统专网,及时将供求信息导入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监测。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区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初具雏形,保障机制健全,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需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市场地理位置偏僻、面积狭小,工作经费不足,用人单位对空岗报告制度执行不严,民间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市、区之间共享资源未整合,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等等,所有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对此,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一是以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将民间中介机构实行网格化管理,拓宽资源共享渠道;二是打破市、区间自我封锁格局,加强县区间合作交流,畅通网络资源;三是鉴于取消申报职介补贴政策,应制定出台市场经费保障供给规范性文件,填补经费不足;四是建立健全用人单位招募人员申报备案制度,切实解决急招、盲招、骗招等问题,从而有力维护劳动者有序就业、有效就业。

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 篇十五

摘要:人力资源市场是进行人力资源分配,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服务平台,是将传统的由人事部门组建的人才市场、劳动保障部门组建的劳动力市场(或职业介绍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组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统一融合而成的现代人才服务平台。而就业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对此的调查研究也层出不穷。为解决就业问题,首先不得不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的状况,依此为依据对症下药。为此,文章就南京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调研,分别从现状、原因、措施三方面进行阐述,对相关人力资源市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建议。

1、了解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状况,熟悉所学专业的相关背景;

2、熟悉调研活动的流程,锻炼相关的调研技能;

3、了解当前的就业行情,为专业学习提供指导,并能依此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4、明白人力资源市场调查对企业制定招聘计划的重要性,理解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锻炼相关的实务操作研究能力。

调研时间:2011年11月7日至2011年12月30日

调研对象:南京相关的人才市场、劳务市场

调研方法:以文案调研为主

(一)概况

2011年第三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为7.94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为6.64万人,求人倍率为1.20。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82万人和4.59万人,各减少了18.69%和40.88%,求人倍率比上季度上升了0.33。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2.88万人和4.48人,各减少了26.6%和40.31%,求人倍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23。

(二)特征

根据数据资料分析,当前南京人力资源市场存在以下几点特征:

1、总体而言,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

2、93.88%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二、三产业

3、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的职业。

4、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就业转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39.85%,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为8.69%,外埠人员的比重为16.02%。

5、分性别来看,求人倍率男性略低于女性,男性为1.19,女性为1.2;分年

龄来看,45岁年龄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为4.44;分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求人倍率较高,分别为1.5和1.18。

6、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

(一)当前经济环境不景气,仍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

201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仍继续影响着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影响更大。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国内诸多中小企业面临破产,失业人数增加,造成了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实现充分就业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二)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企业面临“招工难”

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南京人力资源市场已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企业面临“招工难”问题。并且,据统计,近期南京人力资源市场中已几个季度求人倍率大于1,以下便是2011年第三季度南京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表一)及2011年三季度江苏省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表二):

表二:2011年三季度江苏省人力资源供求状况

由此可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给人力资源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求人倍率持续大于1意味着企业“招工难”问题日趋严重,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引导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缓解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实现劳动力供需均衡。

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求人倍率小于1,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

(三)人力资源市场分割依然存在

人力资源市场分割与我国当前的二元经济结构有关。它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主要表现为:城乡分割和地区分割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行业垄断造成了人力资源市场的行业分割,突出表现在行业间同工不同酬的工资差别上;人力资源市场存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分化,体制性分割造成了劳动者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人力资源市场分割也影响了人们的择业观,择业首先考虑的是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其次是单位性质,最后才是职业本身。这也造成了我国部分地区人才过剩、部分地区人才严重不足的不合理现象。因此,南京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及大学应届毕业生,这对本地人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四)劳动者素质技能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劳动者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而当前高技能型的人才需求很大,一般劳动者技能水平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而高技能人才有要求颇高,成本较大,因此这使企业面临两难境地。求职者也因此而求职困难,就业压力增大。

(五)应聘者期望过高,没有正确客观地对自己作出评价

一些求职者没有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期望很高,好高骛远,几番面试都不满意而无法就业。这不仅对求职者自身造成影响,而且还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不利于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与完善。

(六)企业招聘成本增加,所付工资不能满足劳动者需求

由于求职者期望的增加,“招工难”现象的出现,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招聘成本不断增加。为减少因招聘带来的成本损失,经营状况一般的中小企业对于普通职工的工资支付量则不愿增加。这便造成了一般求职者,即技能性不高的求职者无法找到满意工作,从而“招工难”问题加剧,导致恶性循环。

(七)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劳动者就业得不到真正保障

人力资源市场的相关制度包括:户籍管理制度、市场运营管理制度、监控制度、就业服务体系、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同时,制度体系不完善使得劳动者就业面临诸多困难,如就业信息不通畅导致劳动供求双方无法获得有效信息,无法保证双方利益都得以实现;户籍管理制度的存在使得外来务工人员相关权利无法得到保障,造成城乡、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困难,迁移门槛与成本增加;人力资源市场运营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就业者相关权益得不到维护,从而加剧了人力资源市场内的各种矛盾,使其存在不安定因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上述问题的存在束缚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发展,要想市场能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采取一定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求人力资源市场能正常运营。

为解决上述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根据调查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一)改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也就是户口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

用户籍制度来识别“身份”。另一方面,采取“一揽子”改革措施,确保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分割状况的改善,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运营机制

良好的市场运营机制能带来人力资源市场的有序发展。为此首先,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配置作用,完善相关运营机制,使得人力资源市场科学健康发展;其次,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包括对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职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求职者等的管理,利用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与引导,确保市场运营的规范;最后,要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对人力资源市场中非法、不合理的招工、应聘现象进行监督与管理,确保市场运营的安全与稳定。

(三)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中国的就业服务体系包含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四项主要内容。对此首先,我们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网络互连,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乡镇,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便捷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改善就业信息不通畅的现象;其次,要加强市场服务质量的提高,规范人员准入退出机制,保障服务水平,还要引进新型高效硬件设施,确保服务质量;最后,应以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为重点,建立企业、劳动者和服务机构三方合作的机制,提供面向劳动者需要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相关就业服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保障失业人员相关利益。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医疗模式;加快推行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为就业者提供平等的失业和工伤保障;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重点解决农民工、失地农民、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逐步提高基本保险的保障水平,合理界定各类人员的待遇差距,增强制度保障水平的公平性。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五险一金”制度实施状况的监管,督促其保障工人的相关权益。

(五)加强相关的就业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建设

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政府部门要完善政策和法规,包括相关的劳动法规、经济法规、就业促进扶持政策、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运营的管理与引导,努力为劳动力供求双方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就业环境。

四、调研总结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研究也流派

众多。通过本次对南京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我熟悉了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状况,理解了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也使我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然,由于客观条件与自身理论知识的限制,本次调查也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改进。

关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十六

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

2、培训与开发,

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

4、制度建设。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不含生产处室87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21.8%;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34.48%。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7.12%。

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1.13%。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2.3%。

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实践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公司多年存在的问题。

1、人员臃肿、人力成本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00多人的非生产性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工资加上单位交纳的“四险一金”(单位部分人均年交约4500元),平均按0元计算,全年下来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万元。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编置过大,造成人浮于事。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部分岗位可以部分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工人的结构性问题,公司现有具备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52人,占员工总数的2.3%,这个比例与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技术含量,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实际上在这些技师中尚有20名技师不在岗。这是公司目前技术工人结构上的矛盾。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十七

最近,哈市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完成了“哈埠人力资源状况调研”,100名进入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市场和哈尔滨市人才市场,年龄在18岁至60岁间的求职者,分别就基本情况、工资收入、就业情况等31项调查内容,进行有效调查问卷后,显示出哈埠人找工作的求职结构发生了新变化。(12月4日《哈尔滨日报》)。

从调查结果看,哈埠人才市场呈现三种态势:一是,年轻人成为求职主体;二是,女性外出求职在上升,男性更青睐技术工种;三是,求职者心态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工资、培训、劳动合同方面。上述现象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用工岗位的技术含量不断加大,用人单位对学历、技术专长要求逐渐提高,而求职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技能也随之不断提高,维权意识正不断增强。然而,一些求职者就业观念与社会发展要求不同步。

此外,从另一组调查数据表明,一些大学生青睐工作环境较好、收入比较稳定的“白领”岗位,导致人满为患,供求比例1:80,严重失调,出现求职“过剩”现象;另一个求职矛盾是,“蓝领”岗位供大于求,岗位和求职人数比例竟然达到50:1。巨大的反差说明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仍热衷于传统的“白领”行业,从侧面折射出一些毕业生就业理念陈旧保守、怕苦怕累,求稳定、追求高回报;而“蓝领”岗位由于服务行业用工不规范,工资价位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造成岗位供求反差拉大。

近年来,哈尔滨市官方及民间的一些培训机构增多,求职者通过多种形式接受岗前技术培训,使持证待岗的求职者大量增加,求职者技能、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面对“用人荒”,用人单位也在不断改变思路,比如在招聘简章中消除了户籍、性别、年龄、身体等方面的不合理要求,加大了求职者的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及工作环境的透明度,然而,用工单位用工不规范以及在劳动合同上布设的霸王条款、押金条款等“合同陷阱”,给求职者带来心理上的担忧,阻碍了其自身发展。

“100名问卷调查”只是目前新形势下就业的一个缩影。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等各种因素的袭击,今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如何解决就业难?树立正确“就业观”?笔者认为,首先,根据这个市场晴雨表,大学生求职者应多方吸取知识技能,积累经验,转变就业和择业思路,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新理念,比如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女性求职者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更新知识技能,认清形势,调整自己,确立多渠道就业的新意识和竞争观念。其次,劳动部门也应千方百计拓展就业门路,提供就业培训和足够的就业岗位,政府需要对此现象加强引导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用工部门加强行业自律与监管,多管齐下,从根本上化解就业难题。

公司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十八

东与昭阳区苏家乡接壤,南与水磨乡相邻,西与梭山乡相邻,北与新街乡相邻。

辖四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114个村民小组。

现有农户8244户,总人口38720人。

全乡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海拔2160米,年平均气温10.9℃,年降水量1100毫米。

全乡实有农村劳工力20397人,外出务工11360人,其中全家外出户1276户,07年全乡务工收入43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41元。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我乡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

通过人力资源转移培训,乡党委、政府利用我乡人力资源开发契机,把全乡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变成了现实的经济优势,使全乡农民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走上了奔富奔小康的道路,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全乡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有所提高。

使外出务工人员为我乡经济发展积蓄了资金、技术、思想、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活跃了农村资本市场,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

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我乡的金融作用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通过邮寄、金融机构汇寄回乡的据统计约有4000万元,通过打工经济的发展和部分资金流入我乡,使银行存款额大幅提升,对我乡邮政和吸收银行存款起着重大的作用。

四、务工人员对我乡经济的贡献1、打工经济初步形成,规模日益扩大。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外出务工以每人每年收入大约在120xx元左右。

仅外出务工一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可多增加700余元。

这样看来,打工经济已经成为加快我乡发展的重要产业。

2、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造就了一批适应我乡发展的有用人才。

“解放思想,外出打工,勤劳致富,回报家乡。

广大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从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把外面新鲜的事物带回了家乡,极大地促进了我乡的发展。

如**村的崔文联在外打工多年当上了老板,就捐了10万元给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给家乡的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

3、一批农民在外出务工中发家致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经过多年的外出务工,我乡一批头脑灵活,敢闯敢试的农民已经率先发家致富。

多年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我乡的广大群众,进而辐射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形成了“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的局面。

如今,我乡外出务工(2016最新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的队伍不断壮大,“农忙种田,农闲打工正在成为广大农民的生动实践。

五、农村留守群体方面在全乡四个村,对外出务工家庭进行调查走访,全乡农村留守群体大致有以下三类:一、单独的留守老人,这种家庭大多是60岁以上的一个或二个老人;二、单独年幼的留守儿童,这部分家庭,多是二人以上兄妹型,年龄结构平均在15岁以下;三、老幼留守群体型,一般表现为祖孙关系。

这类型较前二者有明显的家庭活泼气氛。

据统计,全乡中,**村留守老人580人男性,223人女性357人,儿童860人;新乐村留守老人1050人,男性562人,女性488人,儿童1300人,塘房村留守老人587人,男性312人,女性275人,儿童2020人;照壁村留守老人533人,男性276人,女性257人,儿童640人。

根据实际困难,乡党委、政府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在救济粮、低保等方面对其加以倾斜。

总之,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外出务工人员在输出地积极工作,努力劳动,为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外出务工大量转移了我乡剩余劳动力,使我乡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特别是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和农业技术引入并运用在种养殖业方面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我乡经济的发展,为我乡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

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

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不含生产处室87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21.8%;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34.48%。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7.12%。

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1.13%。

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2.3%。

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

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实践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

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

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

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公司多年存在的问题1、人员臃肿、人力成本增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00多人的非生产性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工资加上单位交纳的“四险一金(单位部分人均年交约4500元),平均按20xx0元计算,全年下来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万元。

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编置过大,造成人浮于事。

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

有些单位的部分岗位可以部分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工人的结构性问题,公司现有具备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52人,占员工总数的2.3%,这个比例与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技术含量,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

实际上在这些技师中尚有20名技师不在岗。

这是公司目前技术工人结构上的矛盾。

3、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问题,公司现有技术人员249人,占员工总数的11.02%;实际上中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65人,而且大部分进入领导岗位,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很少。

从而制约了公司在技改、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

4、激励机制的问题,严格地来说我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激励员工的管理体系。

尽管公司多年来陆续出台了技师津贴、班组长补贴、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津贴、主办科员待遇提高(上述均为公司已聘人员)。

自下而上的逐级考核机制以及考核细则应该进一步完善,考核细则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过于繁杂的考核办法,往往流于形式。

5、执行力的问题,“执行不力的问题是我国企业的通病,我们公司也不例外。

首先是不知执行力为何物。

其次是执行缩水,偷工减料。

三是中心点太多,搞得下属单位不知如何执行。

四是追求过分完美追求极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三、思考与建议现代人力资源有别于传统的劳资部门,它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直接影响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营运成本、公司业绩以及生存环境。

现代人力资源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

要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必须贯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所应具有的战略、成本、营运、整体四种意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首要的是全体员工转变观念,转换意识。

管理层要转变管理理念,员工要转变工作观念。

要强化危机意识,要居安思危,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居危思活。

1、在人员管理方面,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我们肩负的担子有太多的社会责任。

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一是采取自然消肿的办法,自然减员。

二是对于每个基层单位,每个工作环节,每个工作岗位的增扩编制增加人员必须要有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企管部门、技术部门进行严格科学的认证,报请公司批准。

三是粗分岗位。

岗位的越细化,直接导致人力成本的上升。

逐步实行一人多岗一职多能的岗位模式。

实际上,我们现有工作岗位的工作量是完全不饱和的。

四是要坚决取缔因人设岗的做法,科学设置岗位、合理安排人员。

五是要逐步增加人力成本考核科目,并且将核算办法逐步推进到分厂、部门乃至工段、班组。

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及效益意识。

2、在工人的技术力量方面,要鼓励职工学技术,使广大员工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

一是鼓励在职员工学技术,积极引导员工参加社会劳动培训部门的技术等级考试,逐步提高生产单位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占员工中的比例。

二是对于获得技术等级的工人由公司进一步考核认证,给予提高工资待遇的奖励。

三是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还是要进一步抓好抓实四级培训,即公司、分厂、工段、班组培训。

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副班时间进行逐一培训,纠正那些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只体现在书面材料上的培训。

四是要将学技术与勤奋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制定多条有可操作性,工人自已可以实实在在查找对比的考核细则。

3、在专业技术人才上,要进一步做好招聘、引进、培养、开发工作。

一是公司必须要有一个中长期的招聘引进人才计划,合理储备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要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实行梯级管理,以老带新,以高带低,鼓励竞争,推行动态的科员级、主任级工程师待遇,抑制那些有证无能有证不能的混世作风。

三是要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多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挖掘(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潜能,激发他们专研技术勤奋工作的热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要给予一些生产技术方面的课题让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或实践的研究。

提升公司的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激励机制的问题。

我们许多人一谈到激励机制的问题便不加思索地说到:钱。

其实金钱只是激励机制的一部分,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它把人定格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我们曾经听说过这样的论调“不罚就是奖这是一种典型的把人作为纯粹的生产工具。

是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

作为生产工具的人是最具活力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按照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根据专家的研究,物质待遇的比值为14.4%,居第四位;晋升机会公平居第一位,比值是21.2%;领导重视为第二位,比值是20.5%;居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和谐,比值为18.6%;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居第五位,比值是11.7%;专业对口为第六位,比值是8.4%。

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

一是听觉激励,中国人喜欢把爱埋在心里,不善用语言表达,这是一大缺陷。

我们有的领导对下属工作完成其实是较为满意的,而下属也希望听到领导的一句表扬,但领导说出的话确是吹毛求疵。

领导的一句不很艺术的话将下属打入冰窖,使下属寒了心。

如果你想表扬你的下属,就一定要很好地表达出来。

二是视觉激励,把优秀员工的照片和事迹在公司内部的媒体中加以宣传,让大家都看到听到,以此来激励广大员工。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只有竞争一个公司才会具有活力,业绩才会日新月异地提高。

四是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追求上进这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需求,更是一个人价值的发现和认可。

五是合理授权,合理授权是较高的激励方式之一。

有权就有责,有权就有上进心,就有工作目标。

六是以人为本、善待员工,这是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利益的所在。

只有善待员工,员工才会善待企业。

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松下公司发生严重亏损,经营陷入困境,公司有关部门提出减产裁员的应急计划。

但是松下先生认为:不能让员工成经济危机的牺牲品,要与员工风雨同舟,宁可减产不能裁员。

公司员工为松下先生的这一善举所感动,尽心尽责努力工作,终于使公司走出困境。

5、执行力的问题。

据资料显示美国西点军校建校200余年间,共培养了1531位ceo,20xx位总裁,5000余位副总裁,培养的工商界人士比哈佛大学还要多。

同样,我国知名企业海尔、联想、华为、万科、三九也存在一个巧合,那就是它们的老总同为军人出身。

军人为何能在商界创造如此多的神话呢?答案:执行力。

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

执行力是指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及技术操作方法,是能及时有力地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

不能简单地把它曲解为权威或权力,更不能把它理解成领导的个人意志。

它应该有相关的制度来支撑,不然它就会变成议而不决,执而不行的口号管理。

为了保障执行力的到位,我们应该有一套督查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传递压力、激发动力体系。

目前特别是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对上,要及时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外,要做好公司的形象工程;对内,要加强员工的形势教育,特别是危机意识的教育。

心态决定状态,眼界决定境界。

所以加强教育是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卓越的团队意识,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执行力较为有效的手段。

事实上执行力是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总之,公司在现行的体制机制下依然存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公司多年沉淀下来的一些优良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较为规范的规章制度。

当前的工作就是要我们将它完善好,执行好。

我们每一个公司员工都要认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

企业才能做强做大,员工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企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对手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

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

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和人才的流动空前加剧。

但是有了人才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成功,如果不懂得知人善用,不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越是优秀的人才可能越会反过来成为组织发展的破坏因素。

一个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承担比传统的人事部门更多的职能,除了组织的人才管理,组织的创新管理和文化管理也应该纳入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范畴。

一、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具备以下几种素质:一是道德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严格自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秉公办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干事创业,以全行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心理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面对各种压力要意志坚强、不怕压力、无所畏惧,还要心胸开阔、不计个人得失,并能容忍和原谅别人的过失,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知识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信息知识、人文知识和实践知识,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所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管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训能力、计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五是科研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从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重新研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先进的理论组织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力实施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六是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干好本职工作,必须有健康的身体,要劳逸结合,做到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身体健壮,适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一繁重的工作,承受住各种压力,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二、建立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的管理体制要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银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起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的新型人才管理体制。

要围绕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适应市场的营销人才、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和操作娴熟的运行人才等四支队伍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分类管理制度,重视抓好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激励是现代银行人才资源开发的核心。

人才资源的潜能能否发挥和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人才的激励力度。

在人才引进、使用中要积极研究个人需求和制度对个人需求满足感的影响以及能产生各种激励作用的机制,制定人才队伍收入待遇及其岗位责任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原则,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付酬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最终实现银行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的双丰收。

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只重视解决企业内部的物质、资金、技术等问题而忽视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闲置、压制、浪费等现象严重。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只关心眼前,不敢轻易培训员工,只怕“为别人做嫁衣。

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和开发。

这样就使一些渴望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优秀员工得不到培训的机会;国有企业培训制度的不健全和不透明也助长了某些有关系的人抢占这些机会;而且有些培训流于形式,内容枯燥,考核脱离实际,并没有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3)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权限集中,管理体制高度集中。

首先,国有企业机构庞大,各部门,各行业不能根据各自业务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等特点,分门别类,灵活有效,有针对性地管理干部,从而造成责权分离,管人管事脱节,进而导致人与事的脱节。

其次,国有企业权限过分集中,强化“长官意志,忽视了制度建设。

再次,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的作用。

4)当前形势下,要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a.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人本管理;b.要注重人力资源投资的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

国有企业人才的开发,发展和完善,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c’要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

国有企业要改变就业“铁饭碗、分配“大锅饭,在根本上排斥竞争和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实现,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发展,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与方法1)制订人力资源计划。

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评估组织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收集和分析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方面的信息和资料(material),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发展趋势,制订人力资源招聘、调配、培训、开发及发展计划等政策和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与财务等部门合作,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开展人力资源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的核算工作。

人力资源会计工作不仅可以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而且可以为决策部门提供准确和量化的依据。

3)岗位分析和工作设计。

对组织中的各个工作和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每一个工作和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包括技术及种类、范围和熟悉程度;学习、工作与生活经验;身体健康状况;工作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情况。

这种具体要求必须形成书面材料,这就是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

4)人力资源的公开招聘与选拔。

根据组织内的岗位需要及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接受推荐、刊登广告、举办人才交流会、到职业介绍所登记等从组织内部或外部吸引应聘人员以及委托像烽火猎聘公司这种国内知名的猎头公司。

并且经过资格审查,从应聘人员中初选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再经过严格的考试,确定最后录用人选。

5)明确雇用管理与劳资关系。

员工一旦被组织聘用,就与组织形成了一种雇用与被雇用的、相互依存的劳资关系,为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就员工的工资、福利、工作条件和环境等事宜达成一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

6)人职教育、培训和发展。

任何应聘进人一个企业的新员工,都必须接受入职教育,这是帮助新员工了解和适应组织、接受组织文化的有效手段。

为了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有必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

对于管理人员,尤其是对即将晋升者有必要开展提高性的培训和教育,目的是促使他们尽快具有在更高一级职位上工作的全面知识、熟练技能、管理技巧和应变能力。

7)开展有利的工作绩效考核。

工作绩效考核,就是对照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工作任务,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并给予量化处理的过程。

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检查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8)设计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有责任鼓励和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帮助其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并及时进行监督和考察。

这样做有利于促进组织的发展,使员工有归属感,进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效益。

9)员工工资报酬与福利保障设计。

合理、科学的工资报酬福利体系关系到组织中员工队伍的稳定与否。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员工的资历、职级、岗位及实际表现和工作成绩等方面,来为员工制订相应的、具有吸引力的工资报酬福利标准和制度。

10)加强员工档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责任保管员工人职时的简历以及人职后关于工作主动性、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工资报酬、职务升降、奖惩、接受培训和教育等方面的书面记录材料,它是员工的工作业绩记录,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人与事的整体、系统性;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归结于人与事的系统优化,致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

3)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却与此截然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

4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激励员工最大潜能发挥,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企业决策层。

人、财、物、信息等,可以说是企业管理关注的主要方面,人又是最为重要的、活的第一资源,只有管理好了“人这一资源,才算抓住了管理的要义、纲领。

人不仅是被管理的“客体,更是具有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如何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并为企业组织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永远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课题。

3)对一般管理者。

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是一个“万能使者,更多的应该是扮演一个“决策、引导、协调属下工作的角色。

他不仅仅需要有效地完成业务工作,更需要培训下属,开发员工潜能,建立良好的团队组织等。

4)对一个普通员工。

任何人都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自己适合做什么、企业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念是什么、岗位职责是什么、自己如何有效地融入组织中、结合企业组织目标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人生等,这是每个员工十分关心,而又深感困惑的问题。

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真谛是建立和谐之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关注的是数量的问题,也是质量的问题,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人力资源效能。

人力资源的要点就在于发挥人的潜能,所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之道就是怎样让人才发挥之道。

我们要构建与之相符的平台、机制、文化。

总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做好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工作任务,而且要更新观念,学习国际上较为成功的管理方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学习成功企业的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成功的典型例子增强管理意识,拓宽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方法,大胆探索更加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

如:美国企业较为重视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

美国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也会失去效率和效益。

因此,世界发达企业都根据企业内部竞争形势的变化,积极实行人事管理制度变革,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20世纪90年代初起,日本、韩国的发达企业着手改革人事制度,大力推行根据工作能力和成果决定升降员工职务的“破格式的新人事制度,收到了明显成效。

世界大企业人事制度的变革,集中反映出对人的潜力的充分挖掘,以搞活人事制度来搞活企业组织结构,注意培养和形成企业内部的“强人机制,形成竞争、奋发、进取、开拓的新气象。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十九

从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出发,提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在对中部六省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验证了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的合理性。各初阶因素对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影响程度的排序为:心能、智能、技能、体能;二阶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变量的路径系数,可以计算出人力资源能力各要素的权重,从而避免在确定要素权重时人为打分,降低评价客观性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升级,经济发展从投入型模式转变为技术型模式,而技术型的增长模式除要求有新机器、新设备外,更需要有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工人[5]。日益壮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力资源能力的高低,不但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对农民工个人以及对企业和政府等解决近年来“用工荒”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徐华等[8]则认为,能力是指人作为个体的自然人从体能、技能、智能、潜能四个方面展现出对某项任务的胜任度,人力资源能力就是人力资源在现实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量和成熟度。商红日[9]认为,人力资源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通常包括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劳动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创造力等。郑新立[10]则认为,人力资源能力是指人的内在素质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具体应包括德能、智能、技能、体能。越来越多研究者基于自身的学科领域从不同层面围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相关问题展开探讨,针对从不同研究目的和理论视角出发,造成“人力资源能力”概念的理解差异,王艳艳等[11]分别从宏观、微观、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能力”概念和外延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与前面的学者不同的是陈劭峰、赵秋成、夏芳等学者开始运用现代的方法对人力资源能力进行实证研究。陈劭峰等[12]构建了人力资源能力等效系数方程,并对国内的人力资源能力分区进行了评价。赵秋成等[13]探讨了人力资源能力内涵,并从体能、智能和技能三方面分析了大连市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夏芳[14]基于森的可行能力,构建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实证分析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的结构关系。国内对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多以定性的内涵分析为主,定量实证研究为辅;研究对象大多是大学生、医务工作者、财务人员等知识性员工,对其他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成果很多,涉及的问题包括素质、知识能力、心理、教育培训、就业能力、人力资本建设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或与人力资源能力问题相关,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刘瑶、彭建娟等学者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刘瑶等[15]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其知识能力总体状况作了评价和判断。彭建娟[16]对吉林省建筑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进行了测量,并从职业培训和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就业能力的建议。曾丽[17]则是从个人因素、个人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出发,对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上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研究人员和地方劳动部门工作的重点多集中在农民工的就业安排、技能培训方面,研究内容大多为人力资源能力的一个侧面,并没有将心理、思想等因素纳入到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范畴中来。鲜有以“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为主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的构建。

人力资源能力是人的体能、智能和技能三者的高度统一。体能是人力资源能力的载体和基础,是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工作的体力保证。体能主要包括生理机能、身体抵抗疾病能力和身体素质等。智能是人所具有的运用知识和经验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国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显示: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年龄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时十五六岁的年龄,就业的行业多集中在服务业和建筑业。考虑到其较低的文化水平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就业现状,本文对智能的测量主要从职业常识、文化理论水平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技能就是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的能力,是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中产出劳动成果最重要的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搜寻能力、技术专长和执业资格是衡量其技能的主要指标。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他们有着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显著特征,就业动机已由生存型转变为生活型或发展型,外出务工赚钱的同时,改变生活状态,追求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他们主要的追求。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诉求强烈,与父辈相比他们的“城市梦”更为执着。受现行城乡和地域分隔教育、户籍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和技能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公民意识和道德素质与市民化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18]。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高,思想解放,对城市有强烈的向往,返乡务农意愿很低。但受制于以户籍限制为代表的现行的诸多制度阻碍,他们的城市梦在现实中遇到了很多不公平对待,诸如城市户籍、社保、教育、子女就学就业、住房等无一不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承受了父辈无法体会的心理压力。富士康“十二连跳”的农民工自杀事件更是证明了沉重的日常工作量,等级森严的人事制度,较高的生活成本使新时期的打工者心理压力倍增。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必须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不能仅仅关注体能、技能、智能等方面,还应将心理素质、进取态度等因素考虑在内。心能,即心理积蓄的潜在开发的和心理能够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是测量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不可或缺的指标,衡量指标包括心理潜能、抗挫折能力、克服逆境能力等。

综上,本文将从体能、智能、技能、心能等四方面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人力资源能力。考虑到人力资源能力及体能、智能、技能、心能等变量不便于直接观察与测量,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处理和解释这些变量之间关系时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采用结构方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其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本文将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进行一阶验证性模型分析,若四个能力因子间有中高度的关联度,且一阶验证性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又可匹配,说明四个能力因子均受到一个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的影响。然后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进行高阶验证性分析,若二阶验证性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匹配度较好,说明人力资源能力(高阶因素)对四个能力因子(初阶因素)的解释能力较高。

(二)量表设计及数据来源。

四个潜在变量(能力因子)之间的协方差显著不等于0,表示四个能力因子之间有显著共变关系。六组能力因子相关系数中有四组大于0.5,说明能力因子间存在高度相关。因此四个能力因子可能存在另一个更高阶的共同因素。从一阶验证性模型适配度的检验结果来看,所有适配指标均达到了良好水平。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与实际样本数据适配情形良好。由一阶验证模型分析结果可知,四个能力因子之间存在更高阶的因素构念。二阶验证性模型中,一阶因素构念为“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变为内因变量,外因潜变量为高阶因素构念“人力资源能力”。用amos17.0软件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二阶验证性模型进行运算,输出结果见表5,各项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这表明我们所建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得到了实际调查数据的较好支持。

从体能、智能、技能和心能的路径系数上来看,各初阶因素对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影响程度的重要性排序为:心能、智能、技能、体能。人力资源能力就是人力资源在现实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量和成熟度。在教育背景苍白、工作量繁重和就业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压力和失败的从容以及压力环境中形成的良好职业素养往往是新生代农民工从同伴中胜出的关键。这也表明,在新的社会发展和转型阶段,漠视人文关怀的生活环境,强硬的组织文化,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和生理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已严重影响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限制了其个人能力的发挥和提高。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不仅是体能、智能和技能的高度统一,心能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通过对四个能力因子进行结构方程验证性分析,得到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从四个能力因子对人力资源能力的影响程度来看,企业以后要加强对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关注,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培训环境,不但要担负起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责任,更要提供心理的咨询、疏导、治疗等服务,定期传授舒缓压力的方法,从而促进农民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地方劳动部门,除了做好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技能培训外,还应做好入职前对农民工的心理调查、疏导、咨询和心理指导工作。各地方政府和部门应该多策并举,积极指导,配合企业做好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开发工作。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二十

描述产生调研工作的原因和时机及调研概况。

由于中国abc公司k/3项目包括统计分析,集团财务,集团hr三个部分,并且应用范围覆盖全国集团公司下属29个公司、68家三级子公司,71家三级分公司。为了对整个中国abc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准确把握abc公司在hr方面的详细需求,为进一步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特组织本次调研。这次调研将实行统计分析,集团财务,集团hr三个小组同时调研,每个小组都由总部产品经理和北京分公司项目经理共同组成,同时中国abc公司方面也抽调专人组成对应的三个小组配合调研工作。

2.1调研目的。

详细描述调研工作希望达到的目标。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调研项目的客户基础管理、主要业务流程以及对信息处理的主要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分析、提供解决方案建议供项目经理参考,进而确定下一步的'实施方案。特别说明:本调研报告内容仅对客户现状及应用进行描述,用于产品需求分析,为产品规划或项目实施准备资料,对项目实施没有约束力。

2.2调研范围。

简要描述针对该项目范围选取的调研范围。

由于该项目涉及中国abc公司集团实业公司下属29个分公司、68家三级子公司,71家三级分公司包括在岗职工、离退人员、内退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共计73467人,项目牵涉范围广,而项目时间又相对紧迫,因此采用对abc公司总部以及最具典型业务的三家公司进行详细调研,其余则采取问卷调研的方式进行。

会议、资料收集、现场交流、讯问等调研过程中所采取的调研方式。

详细调研包括会议,资料收集,现场交流,讨论,电话询问等方式。

问卷调研则由双方共同制定调研问卷,下发所有分支机构进行认真填写,统一收集后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必要的电话沟通。

2.4调研工作计划。

预计什么时间。

关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二十一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个分局作为市局的派出机构是在我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成立后,根据监管工作需要,于20xx年相继成立。每个分局承担3个至4个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任务。每个分局核定人员编制为7人,目前三个分局已经基本满编。其人员基本通过调入和考入两个途径进入分局工作,其中考入人员占65%,学习法律、医药、食品等专业的占75%。在人员的安排上,基本是按需调入,按考定位,定向安置具体工作,根据其调入和考入的职位安排具体工作,如按照药品、医疗器械监管、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法制、办公室等方面进行工作分工。日常工作运转上,分局局长负总责,其他人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对于某一阶段的集中工作,如市场检查,则由分局局长、具体负责药械市场的人员牵头,其他人员配合,组成若干个检查组实施检查等。这种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符合常规工作需要,对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我局成立初期,对于促使人员尽快的熟悉业务、进入角色、开展工作的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监管工作步入常轨,这种人力资源配置不是十分符合分局的实际工作需要,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限制了整体监管工作水平的提高。这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看似每一方面工作都有人负责,但是,由于每项工作的内容、任务量不同,特别是分局是跨区监管,造成了每个人的工作量悬殊很大,工作绩效失衡。如药品的监管工作量较大,有时要求时限很紧,由几个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去做,显然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由其他人员配合去做,由于其不具体负责此方面的工作,不熟悉业务,也很难要求其负责任的、高质量的完成工作。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势必影响监管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某人长期负责某一项工作,受其个人业务水平、思想惰性、思维惯性的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水平的提高。

2、为“执法难”的存在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在分局,药械的监管最能体现权力,此项工作长期由某人负责,受人情、关系等的影响,就会不同程度的产生“执法难”的问题。

3、不利于干部的全面发展和监管工作的长远发展。这种单一的分工负责制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一是会造成工作人员只对所负责的某一方面的业务深入钻研,而对其他的业务不去学习,形成了干部业务能力的单一性和对学习的惰性,而对所负责的业务也因为限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相对与其他同志的业务优越性而限制了业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二是由于分局每个人的职责、业务、任务不同,个体之间缺乏可比性,很难进行工作的评价,不利于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这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可能造成干部只学习本职业务,业务知识相对单一,不利于实施工作岗位间的交流,虽然保持了短期工作的相对稳定,但是不利于监管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对人力资源合理使用和培养的建议。

根据分局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现状及监管工作的实际,现对合理使用和配置分局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整体的效能,提出三点不成熟的建议。

1、应采取“线面结合式”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线”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目前分局普遍采用的传统的、常规式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即每一方面工作都确定由某个人负责,如药品监管由某某负责,具体要负责掌握分局辖区内药品监管的全面情况,协助分局长负责全辖区的药品监管的指导,负责对各责任区药品监管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等。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是如此。“面”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对分局的辖区按照某一依据划分成若干监管责任区域,根据人员情况,合理配置,以两人为一组,落实监管责任区。任务是具体负责监管辖区的药品、医疗器械、食品、野生药材资源等全部工作,要做到全面掌握责任区的情况,对责任区的全面工作负责,接受分局的检查和评价,接受分管“线”的人员的业务指导。这种“线面结合式”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优越性在于:

一是做到了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责任到人。“线”上的工作有人负责,“面”上的工作也有人管,每一方面的工作和每一责任区的工作任务、责任都落实到了人,任务均衡得到分解,责任最大限度的得到明晰。

二是有利于促进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这种“线面结合式”的工作配置,要求每名干部即要熟练的掌握分管的“线”上的工作,又要懂得责任区的药品、食品、器械、野生药材等全面的工作,从而促使干部要深学、精学、博学业务,有利于在实践中了解、培养和发现干部。

三是有利于对干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评。采用“线面结合式”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由于每个人的工作量和内容都大致相当,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以采取某种方法、制定某种考评细则,建立起考评的长效机制,用机制激励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有利于解决“执法难”的问题。“线面结合式”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由于实现了“权力”的分解,责任的明晰,一定程度的约束了执法人员不敢执关系法、人情法。同时,这种配置方式有利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责任辖区间的交流,可以在分局内部进行责任辖区间的交叉检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执法难”的问题。五是有利于相对解决辖区间空间距离带来的交通、经费问题。除了必须的集中检查之外,日常监督检查可以由责任区人员采取乘坐火车、公共汽车,个人购置电动车、摩托车等方式到达辖区,并可全天的工作。避免一件“事”出一次车,跑一圈等造成的过路费、油脂燃料等的浪费,有效解决工作效率不高和执法成本高的问题等。

2、应在分局内建立干部的长效考核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当前,在分局普遍缺乏一种考核激励机制,干部对工作的投入精力往往凭领导或上级的督促和个人的责任心,这种机制往往缺乏长效性,很不稳定,也不利于工作的长远发展。应该建立一种长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用机制激励干部自觉的积极开展工作,用机制改变那种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被动应付工作和主动积极工作一个样的状况。应建立一种什么考核激励机制?我个人认为建立干部的日常考评机制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对干部的考评就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干部及其相关工作进行事实评判或量值与价值评判的过程。对干部进行工作的考评是人力资源日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公平、公开、公正的干部考评机制有利于形成工作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和工作氛围,有利于激励干部积极主动工作,有利于反映和反馈实际工作效果,有利于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教育和改进工作。具体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要建立一个考评标准和实施方案。这是做好考评工作的基础。可以根据分局全年工作任务和每个人的具体职责,将分局全年的主要工作进行分解、量化,确定完成时限,完成质量、权重分值等等。二是要进行科学、有效、合理、公正的考评。组织实施考评是整个考评的关键。可以采取集中考评、(即每年两次组织分局全体人员,依据考评标准,对每个人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集中评价)群众评价(即采取画票、打分等形式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评价)、领导点评(即上级相关部门和分局领导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个人的工作作出最后的评价。三是要兑现考评结果。这是整个考评工作能否发挥作用的的根本所在。根据考评结果对每个人的工作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后,依据考评方案对工作好的给予奖励,并作为晋级、提职等的主要依据,对工作不力的必须给予相应的警示、警戒等。

3、应立足长远,对分局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事业培养和积甸人才。

对干部进行培训是一种对人的投资,其概念是对干部传授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相关知识。这里所说的培训和教育是指对干部的在岗培训。做好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决策者站在食品药品监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和重视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分局干部也要坚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和生活的重要方式,作为谋求发展、把握未来的基本能力和人生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适应发展变化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要;二是要克服资金不足等因素,采取送出去的方法,有计划的组织干部走出去,参加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经验;三是要眼睛向内,采取请进来等有效的方法,加强内部的学习和交流,苦练内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坚持不懈的实践提高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二十二

为加快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及时、准确掌握区内企业未来三年人力资源需求情况,20xx年6月1日至6月15日,新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规模和新建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未来三年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06份,回收162份,其中有效样本151份。

在本次调查中,151家调查企业现有员工27849人,总数偏小,主要是一方面由于样本覆盖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51%调查企业是刚起步新兴产业企业,多数企业尚处在筹建或新建期,员工人数还在扩招中。

151家调查企业中,装备制造业企业员工数9071人,占比33%;绿色化工企业员工数5004人,占比18%;新能源企业员工数3659人,占比13%;新材料企业员工数1291人,占比7%,这与新区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吻合。

151家调查企业中,员工年龄30岁以下的10025人,占总人数的36%,31-40岁的11436人,占总人数的41%,41-50岁的4734人,占总人数的17%,51岁以上的1654人,占总人数的6%,现有人员的年轻化是新区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展的必然趋势。

151家调查企业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只占人员总量的2%;本科学历有4144人,占人员总量的15.0%;专科生有7869人,占人员总量的28%;中专生9937万人,占36%。

151家调查企业中,镇江市区人口13311人,占企业现有员工48%,主要集中在丁卯片区企业和退二进三搬迁企业,如大东纸业市区人口达到90%以上。大港本地人口8384人,占企业现有人员30%,主要集中在原有大港的民营企业中,如东方电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本地人口达到86%;丹阳、扬中人口1949人,占企业现有人员7%,主要集中在丹阳、扬中的搬迁企业中,如江苏正丹化学有限公司丹阳人口达到90%;而其它外来人口4205人,只占现有员工的15%,主要集中在外省市搬迁企业,如东泰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外省市人员占比达到75%以上。

151家调查企业中,民营企业现有员工12532人,占比45%;外商企业现有员工8076人,占比29%;港澳台企业现有员工2228人,占8%;而国有性质企业现有员工5012人,只占18%,民营企业的和谐务工环境日益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员就业。

151家调查企业中,65家企业提供员工住宿,占比43%;66家企业暂无法提供住宿需要员工自行解决,占比44%;20家企业提供班车接送员工,占比13%。

调查显示,未来三年区内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总体呈现出数量大、质量高、专业化强的特点。有73.3%的被调查企业具有明确的人力资源引进规划。从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其中9%为高层次才,15%为高校毕业生,30%为技术工人,46%为一线员工。预计需求量比较大的岗位工种有普工、焊工、电工、车工、叉车工和设备维修工等。

(一)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比重加大。未来3年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为3580人,占需求总量的54.3%,与现有人才情况相比,提高了将近30%。有一半以上的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比现有状况提升了21%。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需求达到832人,是现有的5.8倍,本科生的需求达到2922人,是现有状况的2.3倍。

(二)制造业仍是一线人员需求的重点领域。151调查企业中,未来3年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7547人,占需求总数的 59.9%,其中普通一线员工需求5569人,比现有状况提高了45%。

(三)新兴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成为新的热点。未来3年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人员需求6655人,占需求总数的52.8%,与现有人员情况相比提高了80%。有48.5%以上岗位需求是普通人员,比现有状况提升了61%。

(四)非公有制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旺盛。未来3年非公有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人员需求数9636人,占到了需求总数的79.3%,45%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人员需求年龄趋于年轻化。151家调查企业中,20-30岁人员需求6006人,占需求总数的49.42%,其中有4130人需求分布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等新兴产业中,占60%以上。30-45岁以上需求5028人,其中有3156人需求分布在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中,占55.1%。

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三年人才需求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一)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稳步增长。随着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调查显示未来三年区内企业需求人员12593人,总体增长45.2%。其中:需求专业技术人员3580人,增长30%。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制造业企业需求1053人,增长35%;新能源企业需求1001人,增长33%;新材料企业需求862人,增长31%;其他行业企业需求664人,增长28%。

(二)人才队伍的素质和结构不合理。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高,精、尖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紧缺,如战略规划、技术负责人、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等;结构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缺少经营、金融、法律、外贸、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战略不明晰;薪酬不具竞争优势、工作氛围欠佳,不能为相关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难以留住人才。

(三)人力资源需求方式发生转变。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逐步由管理型向技术型转变。企业对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由管理型占主导,向管理与技术并重,并快速向技术型为主过渡。调查显示:企业目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低于管理人员6个百分点,但未来几年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比管理人员高5.5个百分点,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对管理人员的需求,也体现出了以技术型为主,要求55.6%的管理人员具备高级、中级职称,说明企业对管理、技术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具有大幅度增长的趋势。

(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向高层次发展。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人才结构变化。调查显示,企业在人才需求数量增长的同时,又明显地体现出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的特点,对职称和学历的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反映出,当前企业存在着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错位问题,人才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增长迅速,说明企业越来越注重人才的专业素质、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这既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人才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提升的需要。

(五)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引进难流失快。虽然近年来我区企业数量倍增,但是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区内大部分企业仍为中小型企业。知名度和实力都不占优势,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引进难与流失快的困境。不少企业反映,许多关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人才、特殊工种的高级技工以及一些先进设备的维护人员,大都要从外地引进,难度非常大,而花费心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时常面临被挖走的风险。

(一)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高。区内大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均未列入工作考核范围,缺乏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在人力资源的引进和教育培训、人才的管理和成长平台搭建、人才的人文关怀和薪酬体系的构建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处于空白状态,如在培训方面,未将之作为提升业绩的基础,培训机制空白。部分企业缺乏人才储备与培养意识,没有把目光放远,引进高层次、高技术管理方面人才,也没有对现有人才进行挖掘和培养。

(二)企业对职业技能培训认识不足。由于企业规模小,培训场所、培训时间和培训经费难以保证,培训内容多以企业的应急需求为主。为了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而造成的培训投资风险,多数中小企业宁肯从市场上现招相关专业人才也不愿花钱自行培养。部分用人单位为减少人员成本,仍继续招聘无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就业上岗。这种重一般使用,轻挖掘、培养人才,专业人才依靠外部引进的人力计划,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又打击了原有人才的积极性,也是造成中小企业人才流动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滞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才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一是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员配置不足,人员业务技能水平不高。二是民营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层次不高。目前新区民营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数量相对太少,服务形式不能充分满足需求,现有的公开登记的机构中既缺少私营的猎头公司,也缺少中外合资性质的人力资源中介组织。就服务形式而言,最多的是提供人才信息,提供档案保管等服务。高端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猎头、管理、咨询等业务开展较少。

(四)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缺乏衔接。政策制定和落实的衔接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政策与职能部门的工作之间缺乏衔接。有的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听取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在具体政策执行时遇到了障碍或困难。二是有的政策与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之间缺乏衔接。部分制定的优惠政策重在引进人才,忽视了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挫伤了现有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人才的非正常流失。比如引进的硕士以上人才享受薪酬和购房补贴,现有人才没有相应补贴,产生待遇上的不平衡。三是现有人才政策申报流程繁琐,资金落实周期太长。

面对企业旺盛的人力资源需求,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新区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步伐。

(一)加强企业人才供需情况的研究。企业竞争,人才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情况的研究,及时掌握企业人才总量、结构和分布现状,把握企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并对人才需求提供准确预测,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出科学性指导意见。建立企业人力资源供需预测预警系统,监测就业环境变化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及时收集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信息,编制紧缺人才目录,建立区内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信息交流机制和定期发布制度。

(二)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网络。通过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网络的建设,全面了解掌握我区企业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建立企业人才资源信息库,及时跟踪企业人力资源供需和流动情况,逐步建立完善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网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的日常管理,并及时将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传递给企业;通过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网络的建设,了解掌握我区招商引资动态以及企业发展变化状况,积极主动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引进、管理、服务等保障工作。

(三)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根据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制订和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做好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所急需的各类紧缺的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通过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人才引进零门槛准入制度等措施,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优惠配套政策。在落户安家、工资福利、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提供优惠,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四)加快构筑新区高技能人才高地。高技能人才在加快新区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新区高技能人才队伍依然是一个薄弱的群体,在抓好一般劳动力培训的同时,更要着力加强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建好载体。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新区企业与本地职业培训机构的对接,有针对性开展培训,为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畅通渠道。

(五)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的软硬环境。人才总是在流动中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要围绕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改善,进一步优化新区的居住、购物、休闲、娱乐、电信、交通以及入学就医等条件,进一步营造人文氛围,真正把新区建成适合各类人才聚居的新型城区。要积极筹建人才公寓、蓝领公寓,通过政府补贴、优惠价供应等形式,提供给企业引进的优秀人才购买。

关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二十三

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

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和人才的流动空前加剧。但是有了人才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成功,如果不懂得知人善用,不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越是优秀的人才可能越会反过来成为组织发展的破坏因素。一个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承担比传统的人事部门更多的职能,除了组织的人才管理,组织的创新管理和文化管理也应该纳入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范畴。

一、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一是道德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严格自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秉公办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干事创业,以全行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心理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各种压力要意志坚强、不怕压力、无所畏惧,还要心胸开阔、不计个人得失,并能容忍和原谅别人的过失,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知识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管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训能力、计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五是科研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从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重新研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先进的理论组织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力实施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六是身体素质。

二、建立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的管理体制要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银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起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的新型人才管理体制。

要围绕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适应市场的营销人才、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和操作娴熟的运行人才等四支队伍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分类管理制度,重视抓好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理念。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激励是现代银行人才资源开发的核心。

人才资源的潜能能否发挥和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人才的激励力度。在人才引进、使用中要积极研究个人需求和制度对个人需求满足感的影响以及能产生各种激励作用的机制,制定人才队伍收入待遇及其岗位责任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原则,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付酬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最终实现银行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的双丰收。

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只重视解决企业内部的物质、资金、技术等问题而忽视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闲置、压制、浪费等现象严重。

2)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只关心眼前,不敢轻易培训员工,只怕为别人做嫁衣。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和开发。这样就使一些渴望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优秀员工得不到培训的机会;国有企业培训制度的不健全和不透明也助长了某些有关系的人抢占这些机会;而且有些培训流于形式,内容枯燥,考核脱离实际,并没有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3)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权限集中,管理体制高度集中。首先,国有企业机构庞大,各部门,各行业不能根据各自业务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等特点,分门别类,灵活有效,有针对性地管理干部,从而造成责权分离,管人管事脱节,进而导致人与事的脱节。其次,国有企业权限过分集中,强化长官意志,忽视了制度建设。再次,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的作用。

4)当前形势下,要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b.要注重人力资源投资的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国有企业人才的开发,发展和完善,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

c.要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国有企业要改变就业铁饭碗、分配大锅饭,在根本上排斥竞争和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实现,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发展,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