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123查范文网!

当前位置: 123查范文网 > 个人写作 > 春节 >

春节变化分析大全(18篇)

时间:| 作者:书香墨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收获和祭祀的重要时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的一些春节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路。

春节作文:春节的变化600字 篇一

春节凝结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民俗文化,凝结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凝结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意识与宗教情怀,所以,春节间的种种民俗活动,如祭祀、饮食、装饰、娱乐、游艺,以及春节间的种种禁忌(语言、行为、饮食)等,都是中国人情感的大展示。

春节中的祭祀民俗。

祭祀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神关系的重要活动。从腊月开始,人们便纷纷祭祀各路神灵。除了前面提到祭接灶神和百神,除夕夜祭祀祖先也是年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帝京景物略》记载明代北京人在堂上悬挂先人的图像,用五色苇草与竹篾编成的罩子陈列狮仙斗糖、麻花馓子等祭品,家里长幼给祖先叩拜,然后各自拜,称为“辞岁”。

清代北人仍沿袭明代的节俗,供“天地桌”,即在中庭设长案,供诸天神圣全图。此神图称为“百分”。神像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干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在子夜接神时,将神像焚化,仍然奉香,至灯节结束。此外,人们还纷纷到寺庙、道观里烧香求神拜佛。祭祀中一项有趣的活动就是“烧松盆”燃旺火。燃旺火是明清南北年俗中祭祀与助兴交融的节俗。烧松盆来源于古代的庭燎、柴祭,其本原的意义是以烟火之气祭祀上天。

明代北京人除夕夜,用松柏枝与柴杂烧于庭院中,称“烧松盆”。山西寿阳,元旦鸡鸣起,燔柴草,以当爆竹,谓之“接神”。除夕元旦之间的燃烧祭祀民俗,隐约地传承着原始柴祭的意义。

在当代,农村除夕夜仍要在中庭设供桌摆祭品,祭祀各种天地神明及祖先的活动,但这一般都是老年人做的事儿,一般家里没有老人,也就没有这些祭祀了。工业时代城市理性精神排斥人与神的沟通,人们似乎不必靠祖先和神灵的保佑也能获得丰收,也能把握自己命运,祭祀仪式因此就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团年、拜年习俗。春节讲究合家团圆,圆圆满满。因此,出门在外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之夜回家吃团年饭。为了这一顿团年饭,人们千里万里也要赶回家中,关起家门团年,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家人通宵不睡,迎候新年,俗称“守岁”,它是传统年节的重要习俗。

吃过年夜饭,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家里人按辈份的大小依次向长辈磕头,长辈则给小辈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压岁钱,又称押岁钱、守岁钱等,也是年俗节物之一。压岁钱相传起源较早,最开始是特制的钱形,它的材料或铜或铁,形状或方或长。明清以后通常用流通的银钱作压岁钱,使压岁钱由信仰性的压岁巫术活动演变为节日特别经济来源。如今人们仍保持着给压岁钱这一传统,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目也与岁俱增,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给儿童带来了年节的欢喜之余,也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除夕过后,人们打开家门,四处拜年,说“恭喜发财”“新年好”之类的话。晚辈见了长辈也要给长辈磕头拜年,而平辈一般只作揖。全国各地大年初二大都是出嫁了的女儿带着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可以算是回娘家“团年”了。

拜年方式的变迁。

团年强调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情感的表达。拜年,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到了当代,团年和拜年的方式有所变化。除夕夜不再是围在“火炉”周围话家常,而是围在电视前面看春节联欢晚会。在城市里,年前社区或单位组织“团拜”,开茶话会或新年庆祝会。除夕夜人们不再关门“守岁”,而是走出大门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拜年的方式也有所简化,传统拜年当面磕头的习俗现在已不多见。随着电话、网络、手机的普及,人们给亲戚朋友拜年可以打电话、发e-mail和短信、发微博微信。方式不一,但都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饮食习俗,经历了秋收冬藏的人们,到了岁末有所积余,毫不吝惜地将一年中最丰富的食品奉献出来,风风火火地过大年。这种饮食习俗,大体说来,北方以面食为主,做窝窝、馒头、饺子等食品;南方则以米食为主,做糯米年糕等。最丰盛的饮食要数除夕夜的年夜饭。年夜饭,又叫年羹饭、年更饭、分岁筵等,在资源匮乏的年代,是人们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也是年节中的重要节俗。年夜饭中的菜品有一定的寓意。一般菜肴中必备丸子一类,如肉丸(圆)、鱼丸(圆)等,象征合家团圆。桌上一定要有鸡和鱼,象征吉祥如意,年年有余;“豆腐”谐音“斗富”,取丰裕富足之意;“荸荠”谐音“必齐”,取齐家团圆之意。《金陵岁时记》记载了南京人除夕的“十景菜”―以酱姜、瓜、胡萝卜、金针菜、木耳、冬笋、白芹、酱油干、百叶、面筋十种,细切成成丝,以油炒之。北方年夜饭中最重要的食品还有饺子,饺子形状像元宝,有“财源滚滚”之意。福建闽南地区大年初一要吃面线,寓意生命像线一样长。此外,各种水果也有讲究,如桔子,与“吉”谐音,而甘蔗,有“节节高”的意思。总之,春节里的各种饮食体现了中国人的美好情感。在当代,物质资源的丰富,人们不用等到春节就能享受到丰盛美食。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糕点小吃,因此原来自家炊糕蒸面的热闹场面不见了。人们担心身体的健康,不再吃大鱼大肉;考虑冬天的寒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年夜饭吃火锅;越来越多的家庭为省事,到饭店吃年夜饭,春节饮食民俗丰富的内涵也就逐渐被消解。

变迁中的禁忌习俗。

在传统社会,过年是一个时间转换的关口,人们为了顺利地度过关口,需要采取各种仪式从而达到顺利过关的目的。如贴门神、春联、放爆竹等,这些习俗起初都有巫术的意义,都是希望能驱赶“邪”的东西。无论是巫术或是禁忌,都是人们趋吉避祸情感的反应。娄子匡主编的《新年风俗志》记载江苏淮安大年初一不可打破什物,不可骂人,不可扫地,否则破财;各种污水不能泼在地面。浙江宁波地区初一不拿针剪,不动刀称,不扫地;晚上不点灯,说夏天的蚊子会减少。福建厦门地区初一不能喝粥,怕出门下雨。当然,在当代条件下,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禁忌设下的局限,可以随意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百无禁忌”。

娱乐民俗。虽有各种禁忌,但实际上春节更是一个狂欢的节日。人们经历了一年的忙碌之后,终于可以放松身心了。于是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排除一年的不快,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难得的狂欢中。

旧时农村有戏班演戏、舞狮舞龙等活动,锣鼓声、鞭炮声、人声交织在一起,衬托春节的喜庆气氛。城里更是丰富多彩如北京城有“过桥走会”的习俗,还有已婚女子摸门钉的习俗,意为早添丁。此外,作为娱乐大展示的舞台就是庙会,而元宵节的灯火则是人们狂欢的集中体现。当代社会,人们的娱乐狂欢逐渐被休闲的气氛所取代。人们躲在家里玩牌、打麻将、上网,彻夜不眠。一到春节,城里到处听到的不是隆隆的鞭炮声,而是禁止燃放鞭炮的宣传声;求吉娱乐的庙会成为商业营利的场所;元宵的灯会上古老的油、腊灯被电灯、霓虹灯所取代,元宵节只被简化为“吃元宵”的单调食俗。农事占卜习俗。“一年之计在于春”,传统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因此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农民们往往进行农事占卜,以预测下一年收成的好坏。江苏苏州大年初一看风云:“农家岁朝起,看风和云卜测一年田事的丰欠。占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浙江宁波:“乡民以初八、十八、廿八三天的晴雨,预测年成。占云: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蚕成;三八晴,好收成。”在当代社会,由于有了天气预报预测灾害,农事占卜的习俗逐渐成了人们的历史记忆。

无法改变的渴望。

在传统社会里,春节所有的民俗活动中,人们都是主动参与其中的,无论是吃年夜饭,还是贴春联,人都是主角。春联的内容,祝福的话语,都由人来决定,而不是外在因素操纵。每个人都发自内心,自由地选择、表达与宣泄,以达到满足和愉悦的目的。而在当代社会,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成为年节的主人,而成为被主流意识形态控制的电视观众,被剥夺了本属于民间、属于自己的文化话语权;春节被纳入了市场的商业运作,人们成为复制消费性商品文化的被动消费者,成为庙会广场和商店马路边的观众和看客。

所有这些现象都显示着春节习俗在当代的变迁―不仅是节日的数量的减少,更是一些实质性的民俗发生变化。似乎春节在当代社会只剩下一些虚构的形式,没有实质的意义。甚至有人打着“科学”的旗号,用“科学定日”的方法来更改春节的时间。但无论如何,古今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就是调节民众生活。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春节依然能让我们重温家庭亲情,协调人际关系,放松身心,脱离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节奏。当我们像断了根的浮萍在浮华都市里辗转漂浮时,春节这一传统的习俗依然以脉脉的温情将我们与回家过年联系在一起。

春节的变化 篇二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春节。关于过春节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爷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交好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听大人们说,以前家里不富裕,所以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因此,人们总盼着过年。如今,我们生活富裕了,虽然不指望过年吃好东西,可是我们却依旧喜欢过年,那是因为只有新春佳节我们才能与一年未见面的亲人唠家常。

今年的春节,似乎更会精彩,家里多了个小妹妹,家里是否能其乐融融呢,期待着年夜饭。

春节的变化 篇三

不知不觉又一年来到了,我又大了一岁!

除夕,爸爸贴春联,我当他的小帮手。晚上,爷爷奶奶做了好多好多香喷喷的菜,我们吃得很开心!晚饭吃完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我好多压岁钱,祝愿我快乐成长,好好学习!

然后,我们放鞭炮,放焰火,热闹极了!之后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高兴极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吃汤圆,好甜蜜呀!然后到外婆家拜年:“恭喜发财!”

新年真快乐呀!

文档为doc格式。

春节变化的作文 篇四

春节快到了,我和爸爸妈妈都很期待回家团聚的日子,高高兴兴地收拾行李准备回苏北老家。

当我到外婆家时,我惊呆了……外婆家的隔壁是壮舅舅家,他家原来低矮的小房子变成了崭新的两层小洋楼。大门口原来破烂生锈的门变成了漂亮坚固的铁门。楼房内客厅、卧室、厨房、洗手间分配合理,每层楼约有100多平方米,客厅内铺着大块明亮的地砖,打扫得一尘不染。

楼房内家俱、电器齐全,厨房内有抽油烟机、灶具、电饭煲等,客厅有新款的家具、电视、空调等,看着这一切,我感觉比我南京的家还宽敞、漂亮,心中不由感慨万千,真是万象更新啊!

第二天,我又到了二伯家,只见院子里喜气洋洋,二娘、小姑在厨房里包饺子、包汤圆;哥哥姐姐们在院子里踢足球、打羽毛球;爷爷在屋里边看电视边嗑瓜子;邻居家的小孩在外面追逐打闹、放鞭炮。好一番热闹、祥和的景象。

回想起我小时候的老家,下雨天走在泥泞的路上,泥巴总是沾满裤脚。而现在是干净的水泥路,公交车通到每一个乡村。瓦房不见了,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我想这一切是因为党的政策好,让农民逐渐地富裕起来。

我为有这样的老家而开心,我为亲人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而高兴,我更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繁荣的国家而自豪。

文档为doc格式。

春节的变化作文 篇五

春节期间环境的变化——调查各小区的卫生调查项目:各小区的卫生调查人员:环卫人员(8人)调查过程:以前的各小区的花园里,种着绿茵茵的小草,这种草是常绿,直至初冬,仍青葱如春。给人一种轻松淡雅感觉,花园四周种满冬青、塔松,这是油田花很多资金建起的,让人们茶余饭后憩息的好地方。塔松、冬青在周围种了一圈,高低不等,错落有致。在花园中间的地方,建有三个形状不同的亭子,宛似亲密的挚友在阳光中喁喁低语,又似婷婷少女在乐声中双双疾旋,这小草、冬青、塔松、亭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人们在散步、小憩……不知从何时起小花园里的草变得稀稀疏疏,草场坑坑洼洼,到处是塑料袋、废纸、粪便。塔松有的东倒西歪,折的折了,断的断了,四周的冬青树更是不用提了,枯的枯、死的死,时不时还见到连根拔起的小树苗。昔日的景象不见了,美丽的花园图画变成了回忆。也不知从何时起花园旁的食摊、菜摊一个接一个地多起来,从当初的一两摊发展到现在的整条马路!每逢早上人们还在睡梦中熟睡的时候,那小摊的叫卖声、喧哗声,早已经打断人们的梦乡,到了晚上整条马路都是剩饭,油烟、煤渣、污水、随处可见,满地都是……这那还是花园啊?分明是垃圾场,是农贸市场……过去油田各个小区的建设,为了方便住户,每栋居民楼的各个单元都建有一个垃圾道,垃圾从垃圾道落入一楼的垃圾箱。随着生产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成分也日益复杂,排放量也逐年增多。这些废弃物含有大量的煤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食物垃圾。一方面通过不同的途径产生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例如:二氧化碳煤粉尘等增多会使地面温度上升或下降。细微的颗粒会使能见度降低:降水量增加。大气污染形成,酸雨能对生物和各种建筑,以及供电、通信线路等设施造成明显损害。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吸入11几千克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进入人体内,就会导致神经、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例如:直径在0。5微米之间的粉尘能直接到达人的肺泡并沉积下来,还能随血液到达全身。像这样的垃圾道也成了老鼠的家园、夏天成了苍蝇和蚊子的滋生地。这样的环境还是“非典”起作用,使各小区的管理、卫生都好了起来,但是在今年的春节,刚保护好的环境又被污染,因为过节家家户户都买了各式各样的产品,不是在家吃完扔到外面就是随手往旁边一甩使得室外到处是垃圾、果皮、纸屑,这样一来环卫工人可就忙了,天天早上6:30起床,一直到晚上7点才回家,她们就在那几条马路上走来走去,不知道要扫几回?“哎!真是命苦。”一个工人竟然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真为她们感到难过。为什么我们不能去爱惜身边的环境?调查结果:因为春节,环境卫生差,所以我们应该去爱惜环境。

春节变化的作文 篇六

“呜呼!终于过年了,一大堆红包正在等着我呢!心里想着还有一点儿小兴奋呢!说完这些,现在言归正传。跟着我的步伐,来看看我家有什么变化吧!”

今天是年三十,也就是年三十的前一天,一个隆重的节日新年。家家户户都在放炮吃年饭,而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团聚也在吃着年夜饭。“妈妈,你的厨艺又进步了,这个麻辣土豆丝真的太好吃了!”我兴奋的说,心里还洋溢着美滋滋的菜香。“是啊!老婆你的.手艺又进步了不少”“哈哈!你们又夸我,小事一桩,有什么好夸的!哈哈哈!”就这样在我们一家子的欢笑声中度过了这美好的年三十。

春节的变化 篇七

家乡的春节可热闹了!

除夕晚,家家灯火通宵,放鞭炮。也非常热闹。晚上,去和小伙伴打灯泡,也爆破了一片玻璃,玩的是打狗,一个大狗在门口用链子拴着,我们用枪打他,只打死它为止。

大年初一早,家家户户放起了鞭炮源源不绝的鞭炮声惊天动地泣鬼神。

新年真热闹,我盼着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春节的变化 篇八

春节在我们这很重要!不管多远,所有的人都会赶回来过年,走进村子,看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挂上了红灯笼,喜气洋洋。

我爸爸妈妈每次也都会买很多好吃的东西,鸭,鸡,鱼,肉等等,还有鞭炮,我都会和我姐姐两个人玩的很开心,吃的很开心。吃饭的时候爷爷还给了我一个大红包。

春节真好!既可以玩,又可以团聚!多热闹啊!

春节的变化作文 篇九

这那还是花园啊?分明是垃圾场,是农贸市场……过去油田各个小区的建设,为了方便住户,每栋居民楼的各个单元都建有一个垃圾道,垃圾从垃圾道落入一楼的垃圾箱。随着生产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成分也日益复杂,排放量也逐年增多。这些废弃物含有大量的煤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食物垃圾。一方面通过不同的途径产生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例如:二氧化碳煤粉尘等增多会使地面温度上升或下降。细微的颗粒会使能见度降低:降水量增加。大气污染形成,酸雨能对生物和各种建筑,以及供电、通信线路等设施造成明显损害。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吸入11几千克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进入人体内,就会导致神经、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例如:直径在0.5微米之间的粉尘能直接到达人的肺泡并沉积下来,还能随血液到达全身。像这样的垃圾道也成了老鼠的家园、夏天成了苍蝇和蚊子的滋生地。

这样的环境还是“非典”起作用,使各小区的管理、卫生都好了起来,但是在今年的春节,刚保护好的环境又被污染,因为过节家家户户都买了各式各样的产品,不是在家吃完扔到外面就是随手往旁边一甩使得室外到处是垃圾、果皮、纸屑,这样一来环卫工人可就忙了,天天早上6:30起床,一直到晚上7点才回家,她们就在那几条马路上走来走去,不知道要扫几回?“哎!真是命苦。”一个工人竟然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真为她们感到难过。为什么我们不能去爱惜身边的环境?调查结果:因为春节,环境卫生差,所以我们应该去爱惜环境。

春节变化的作文 篇十

春节凝结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民俗文化,凝结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凝结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意识与宗教情怀,所以,春节间的种种民俗活动,如祭祀、饮食、装饰、娱乐、游艺,以及春节间的种种禁忌(语言、行为、饮食)等,都是中国人情感的大展示。

祭祀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神关系的重要活动。从腊月开始,人们便纷纷祭祀各路神灵。除了前面提到祭接灶神和百神,除夕夜祭祀祖先也是年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帝京景物略》记载明代北京人在堂上悬挂先人的图像,用五色苇草与竹篾编成的罩子陈列狮仙斗糖、麻花馓子等祭品,家里长幼给祖先叩拜,然后各自拜,称为“辞岁”。

清代北人仍沿袭明代的节俗,供“天地桌”,即在中庭设长案,供诸天神圣全图。此神图称为“百分”。神像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干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在子夜接神时,将神像焚化,仍然奉香,至灯节结束。此外,人们还纷纷到寺庙、道观里烧香求神拜佛。祭祀中一项有趣的活动就是“烧松盆”燃旺火。燃旺火是明清南北年俗中祭祀与助兴交融的节俗。烧松盆来源于古代的庭燎、柴祭,其本原的意义是以烟火之气祭祀上天。

明代北京人除夕夜,用松柏枝与柴杂烧于庭院中,称“烧松盆”。山西寿阳,元旦鸡鸣起,燔柴草,以当爆竹,谓之“接神”。除夕元旦之间的燃烧祭祀民俗,隐约地传承着原始柴祭的意义。

在当代,农村除夕夜仍要在中庭设供桌摆祭品,祭祀各种天地神明及祖先的活动,但这一般都是老年人做的事儿,一般家里没有老人,也就没有这些祭祀了。工业时代城市理性精神排斥人与神的沟通,人们似乎不必靠祖先和神灵的保佑也能获得丰收,也能把握自己命运,祭祀仪式因此就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团年、拜年习俗。春节讲究合家团圆,圆圆满满。因此,出门在外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之夜回家吃团年饭。为了这一顿团年饭,人们千里万里也要赶回家中,关起家门团年,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家人通宵不睡,迎候新年,俗称“守岁”,它是传统年节的重要习俗。

吃过年夜饭,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家里人按辈份的大小依次向长辈磕头,长辈则给小辈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压岁钱,又称押岁钱、守岁钱等,也是年俗节物之一。压岁钱相传起源较早,最开始是特制的钱形,它的材料或铜或铁,形状或方或长。明清以后通常用流通的银钱作压岁钱,使压岁钱由信仰性的压岁巫术活动演变为节日特别经济来源。如今人们仍保持着给压岁钱这一传统,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目也与岁俱增,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给儿童带来了年节的欢喜之余,也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除夕过后,人们打开家门,四处拜年,说“恭喜发财”“新年好”之类的话。晚辈见了长辈也要给长辈磕头拜年,而平辈一般只作揖。全国各地大年初二大都是出嫁了的女儿带着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可以算是回娘家“团年”了。

拜年方式的变迁。

团年强调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情感的表达。拜年,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到了当代,团年和拜年的方式有所变化。除夕夜不再是围在“火炉”周围话家常,而是围在电视前面看春节联欢晚会。在城市里,年前社区或单位组织“团拜”,开茶话会或新年庆祝会。除夕夜人们不再关门“守岁”,而是走出大门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拜年的方式也有所简化,传统拜年当面磕头的习俗现在已不多见。随着电话、网络、手机的普及,人们给亲戚朋友拜年可以打电话、发e-mail和短信、发微博微信。方式不一,但都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饮食习俗,经历了秋收冬藏的人们,到了岁末有所积余,毫不吝惜地将一年中最丰富的食品奉献出来,风风火火地过大年。这种饮食习俗,大体说来,北方以面食为主,做窝窝、馒头、饺子等食品;南方则以米食为主,做糯米年糕等。最丰盛的饮食要数除夕夜的年夜饭。年夜饭,又叫年羹饭、年更饭、分岁筵等,在资源匮乏的年代,是人们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也是年节中的重要节俗。年夜饭中的菜品有一定的寓意。一般菜肴中必备丸子一类,如肉丸(圆)、鱼丸(圆)等,象征合家团圆。桌上一定要有鸡和鱼,象征吉祥如意,年年有余;“豆腐”谐音“斗富”,取丰裕富足之意;“荸荠”谐音“必齐”,取齐家团圆之意。《金陵岁时记》记载了南京人除夕的“十景菜”―以酱姜、瓜、胡萝卜、金针菜、木耳、冬笋、白芹、酱油干、百叶、面筋十种,细切成成丝,以油炒之。北方年夜饭中最重要的食品还有饺子,饺子形状像元宝,有“财源滚滚”之意。福建闽南地区大年初一要吃面线,寓意生命像线一样长。此外,各种水果也有讲究,如桔子,与“吉”谐音,而甘蔗,有“节节高”的意思。总之,春节里的各种饮食体现了中国人的美好情感。在当代,物质资源的丰富,人们不用等到春节就能享受到丰盛美食。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糕点小吃,因此原来自家炊糕蒸面的热闹场面不见了。人们担心身体的健康,不再吃大鱼大肉;考虑冬天的寒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年夜饭吃火锅;越来越多的家庭为省事,到饭店吃年夜饭,春节饮食民俗丰富的内涵也就逐渐被消解。

变迁中的禁忌习俗。

在传统社会,过年是一个时间转换的关口,人们为了顺利地度过关口,需要采取各种仪式从而达到顺利过关的目的。如贴门神、春联、放爆竹等,这些习俗起初都有巫术的意义,都是希望能驱赶“邪”的东西。无论是巫术或是禁忌,都是人们趋吉避祸情感的反应。娄子匡主编的《新年风俗志》记载江苏淮安大年初一不可打破什物,不可骂人,不可扫地,否则破财;各种污水不能泼在地面。浙江宁波地区初一不拿针剪,不动刀称,不扫地;晚上不点灯,说夏天的蚊子会减少。福建厦门地区初一不能喝粥,怕出门下雨。当然,在当代条件下,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禁忌设下的局限,可以随意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百无禁忌”。

娱乐民俗。虽有各种禁忌,但实际上春节更是一个狂欢的节日。人们经历了一年的忙碌之后,终于可以放松身心了。于是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排除一年的不快,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难得的狂欢中。

旧时农村有戏班演戏、舞狮舞龙等活动,锣鼓声、鞭炮声、人声交织在一起,衬托春节的喜庆气氛。城里更是丰富多彩如北京城有“过桥走会”的习俗,还有已婚女子摸门钉的习俗,意为早添丁。此外,作为娱乐大展示的舞台就是庙会,而元宵节的灯火则是人们狂欢的集中体现。当代社会,人们的娱乐狂欢逐渐被休闲的气氛所取代。人们躲在家里玩牌、打麻将、上网,彻夜不眠。一到春节,城里到处听到的不是隆隆的鞭炮声,而是禁止燃放鞭炮的宣传声;求吉娱乐的庙会成为商业营利的场所;元宵的灯会上古老的油、腊灯被电灯、霓虹灯所取代,元宵节只被简化为“吃元宵”的单调食俗。农事占卜习俗。“一年之计在于春”,传统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因此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农民们往往进行农事占卜,以预测下一年收成的好坏。江苏苏州大年初一看风云:“农家岁朝起,看风和云卜测一年田事的丰欠。占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浙江宁波:“乡民以初八、十八、廿八三天的晴雨,预测年成。占云: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蚕成;三八晴,好收成。”在当代社会,由于有了天气预报预测灾害,农事占卜的习俗逐渐成了人们的历史记忆。

无法改变的渴望。

在传统社会里,春节所有的民俗活动中,人们都是主动参与其中的,无论是吃年夜饭,还是贴春联,人都是主角。春联的内容,祝福的话语,都由人来决定,而不是外在因素操纵。每个人都发自内心,自由地选择、表达与宣泄,以达到满足和愉悦的目的。而在当代社会,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成为年节的主人,而成为被主流意识形态控制的电视观众,被剥夺了本属于民间、属于自己的文化话语权;春节被纳入了市场的商业运作,人们成为复制消费性商品文化的被动消费者,成为庙会广场和商店马路边的观众和看客。

所有这些现象都显示着春节习俗在当代的变迁―不仅是节日的数量的减少,更是一些实质性的民俗发生变化。似乎春节在当代社会只剩下一些虚构的形式,没有实质的意义。甚至有人打着“科学”的旗号,用“科学定日”的方法来更改春节的时间。但无论如何,古今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就是调节民众生活。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春节依然能让我们重温家庭亲情,协调人际关系,放松身心,脱离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节奏。当我们像断了根的浮萍在浮华都市里辗转漂浮时,春节这一传统的习俗依然以脉脉的温情将我们与回家过年联系在一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节的变化 篇十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每天都有变化,跟妈妈的童年相比,真实有天壤之别啊!无论从哪方面相比,都有很大变化,就烁烁过年吧。

听妈妈说她的童年生活可真单调。那时家家都不富裕,买什么都得凭票,只有过年时,餐桌上才可以同时出现鱼和肉,买这些东西提前好几天就得起大早拿着肉票去排队;平时的衣服也只能捡姐姐穿小的,就盼到过年时才有一身属于自己的新衣服;白天和楼道里的孩子跳皮筋捉迷藏,晚上看完春晚就早早地睡觉了,能收到20元的压岁钱就算多的了,还得交给姥姥过日子用。

再看看现在,想吃什么跟大人说一声晚上回爱就能吃个够;衣服小了妈妈随时给买新的;过年除了走亲访友,吃小吃还能去逛庙会看电影;晚上不想看电视可以可以通过互连网给远方的亲人拜年;也可以全家人去唱卡啦ok或健身房;意念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水果,出门再也不用骑自行车了,公交车四通八答,如今有了快速公交连地铁都能开到地面上来了,更神奇的是中国宇航员居然能在太空漫步,这是过去人们连想都不赶想的的事;气象专家还能根据天气情况人工降雨…我们的童年是生活在科技信息时代。

妈妈常对我说:“我们小时候是盼过年,你们是天天过年!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社会在进步。”正如书上说的:“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过上好日子,国家强大靠什么,靠知识。”所以我要好好学习。

指导教师齐安徽。

春节变化作文 篇十二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这是妈妈最喜欢的一首歌,每次唱起这歌,她都泪流满面。

我的妈妈是江西人,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福建工作。可是在2013年以前,她只回过家3次。

“难道你不想回家看看吗?”小时候的我常好奇地问妈妈。

“怎么能不想,我是做梦都想着回去,但是回去一趟真不容易啊!”妈妈的话中带着满满的失落与无奈。听她说,每年春节前几天工厂放假时,已经是“春运”期间了。“买票难”与“春运”一样成了春节期间的“热词”,也成了春节回家人心头的痛,春节回一次家,折腾得人身心俱疲。

时间飞逝,我们迎来了新时代。“晴,东西收拾好了吗?我先送你和姥姥去动车站!我等公司放假了再和爸爸开车回家”。妈妈催促着我。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一束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身上,暧洋洋的。妈妈的话匣子又打开了:“你看,祖国的基础建设,交通发展简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条公路叫疏解公路,汽车走几分钟就能到动车站。你们上车后就可以坐上巨龙般的动车在神州大地上飞驰,几首歌唱完了就能到老家了。”我和外婆听了相视一笑。

妈妈又接着说:“你们知道这动车票是怎么买到的吗?”

“怎么买到的?”我好奇地问。

“是我用手机在网上抢到的。妈妈多年的“春运”路已经不再困难了:只要坐在办公室里,手机打开“12306”火车票官网,按要求输入信息,很快就能买到票,甚至还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座位。不止“12306”,连微信,支付宝等app软件都能买得到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等,一切都是那么的方便!真是‘一机在手,生活无忧’。

是啊,现在祖国的科技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为祖国的经济繁荣提供了保障,也改变了游子们的“春运回家路”。

春节变化心得体会 篇十三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最热闹的时刻。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春节也在悄然改变。本文将从春节购物、年夜饭、拜年习俗、传统文化和家庭团聚几个方面,来探讨春节变化的心得体会。

首先,春节购物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春节购物通常是前往菜市场或超市大采购。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线上购物成为了主要趋势。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在家里轻松选购年货。这种变化带来了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也有人对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感受的减少感到遗憾。

其次,年夜饭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团聚。在过去,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机会,每个人都会回到家中,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然而,随着人们事业和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出门旅游或外出用餐。有些人选择去度假村、酒店或餐厅享用年夜饭,他们希望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一个特别的夜晚。

再次,春节拜年习俗也有所改变。以往,人们会穿上新衣服,拜访亲戚、朋友和长辈,祝福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然而,现在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微信或视频通话来进行拜年。这种新的拜年方式确实提高了便捷性,但也减少了亲近感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另外,春节仍然是传统文化的舞台。虽然春节的庆祝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传统文化不会消失。比如,人们依然热衷于贴对联、剪窗花、燃放鞭炮等。此外,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也是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这些传统文化的保留,不仅展示了中国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也为节日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最后,家庭团聚仍然是春节的核心。春节虽然有了很多变化,但家庭团聚始终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传统的团圆饭还是外出旅行,人们在春节期间都希望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人们忘记繁忙的工作,放松心情,享受亲情和欢乐。

综上所述,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无论是购物方式、年夜饭、拜年习俗、传统文化还是家庭团聚,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尽管变化不断,但春节的核心意义却依然保持不变。无论怎样庆祝,春节始终是一个团圆、热烈、喜庆的节日。

春节变化作文 篇十四

真开心啊!今年,我终于又可以去妈妈的嵊州老家过年啦!

可是天公不作美,在去老家的路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看着车窗外的雨水,我皱起了眉头,想起了记忆中村里的一条条泥路。它们一遇到雨天,就会变得泥泞不堪。一脚踩上去,鞋子就会被紧紧地吸住。嗨,真是太不爽了。

可是,一到村口,我就被眼前的景像惊呆了。村口那条曲折泥泞,让我讨厌的小路,此刻变得焕然一新。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宽敞而又整洁的水泥马路。村子里破旧的老房子也换成了一排排整齐而又崭新的楼房。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家乡竟有这么大的变化。

我去外太公家里做客时,发现了一个木头和铁片组成的庞然大物,好奇地问道:“外太公,这是什么东西呀?”外太公笑呵呵地说:“这是以前用来耕地的犁呦。在春耕的季节,农民伯伯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用犁来耕地。一天下来,就会汗流浃背,浑身沾满泥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呢。即使是这样,耕地的效率还是很低。而现在就好了,在国家科技兴农的政策下,我们耕田和收割全是机械化的了。轻轻松松一天就能干完以前好几天的活。再也不用担心错过播种时间了。”

忽然,屋外传来了阵阵的锣鼓声,外太公拉着我的手说:“走,我带你看戏去。”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一个大礼堂,看到舞台上的人儿都穿着古装的衣服在演戏,台下乌压压地坐满了一大片观众。外太公自豪地说:“台上唱的是越剧。我们嵊州呢是越剧的发源地。这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欢看。”只见台上的演员们个个带着华丽的头饰,拖着长长的袖子,步履轻盈,好像仙女下凡一般。委婉动听的唱腔在礼堂中回荡。外太公还告诉我:“这边每逢节日都会有各种文化表演。以前都只能在露天搭棚子表演。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里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专门建了这个大礼堂……”

欣赏着台上优美的越剧表演,听着外太公的各种介绍,我看到了在新农村建设下的家乡环境越来越美,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家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春节变化作文 篇十五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过年”不再感觉狂喜,因为现在基本上天天都“过年”,天天都有好东西吃、好衣服穿……30年的沧桑变化,使春节成为衡量生活水平变化的显著标志,也见证了中国30年走过的风风雨雨,更让人们看到了国家的强大和生活的富足。

爷爷过年——只为吃顿大餐。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便开始为“过年”而忙碌着,大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年货”,爷爷小时候更是掰着手指算计着还有几天“过年”。那时候,“过年”可是改善生活水平的惟一标志,只有在这时才可以吃顿吃顿丰盛的晚餐。

春节那天,家人早就在天亮前争分夺秒地赶到菜场,买一些平时“高攀不起”的菜,例如猪肉、鸡等。到了晚上,爷爷就等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年夜饭,鱼是不能吃的,因为那时候人们讲究“年年有余”的风俗。爷爷最开心的时候,就是讨要压岁钱了,为了图喜庆,长辈们从并不宽裕的口袋里,抠出5角钱小心翼翼地递给了爷爷,爷爷度过了一年最快乐的一天。

爸爸过年——只好“精神”大餐。

“春节”的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在春节那天,一家子全都在6点时出去买菜,当然还会捎带一瓶“二锅头”,为孩子买点小鞭炮------除夕夜的餐桌上不再是曾经的老三样——鱼、肉、蛋,而完全被虾、蟹等海鲜占据着,家家户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然后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成为爸爸那时“守岁”的一种习惯,也成为那时老百姓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家在节目的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年”的味道,“年”的温馨。

我过年——烟花满天飞。

春节美味的年夜饭并不丰盛,没有大鱼大肉,5个蔬菜一个汤,以绿色、健康为标准,(现在人们都要求吃出健康,吃出文化,所以我家的餐桌上荤菜越来越少,野菜、野味越来越多。)晚饭后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急吼吼地向长辈们讨要压岁钱,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转眼间就能让我变成“小大款”。放烟花,对于我来说是最开心的时候,“嘭、嘭、嘭”天空中不时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烟花,火树银花不夜天,更是增加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就连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似乎都融入了“年味”!我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度过了最幸福开心的一天。

春节变化作文 篇十六

年年看春晚,年年有期盼。经过了一年的喜悦与丰收,中国大地又迎来了新的2010年。除夕夜的传统除了吃年夜饭,包饺子,更是不能忘了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大盛宴。

春节联欢晚会成了我们除夕夜的主要娱乐项目。今年也不例外,吃完晚饭,我就早早地等在电视机前,准备欣赏春晚的节目。

除了本山大叔每年都要看的小品和神秘的零点报时以外,20xx年春晚另一个重头节目,就是春晚“常客”周杰伦的.魔术节目。今年,周杰伦既不独唱也不跳舞,而是改为变起了魔术,节目中间会“秀”一下自己的胡琴技艺。而这一段魔术表演的背景音乐,就是周董的歌曲《兰亭序》。与“周董变魔术”相比,魔术的女助手更加受人关注。此次与周董搭档变魔术的正是“台湾第一美女”林志玲,除了表演魔术,林志玲还会和周杰伦合唱一小段的《兰亭序》。

让我们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一起去迎接美好而又向往的20xx年吧!

春节变化作文 篇十七

爸爸曾经给我细细地描述过他儿时的春节。刚刚进入腊月家家都争先恐后的后买年货,孩童们,则是欣喜的期待着除夕夜一桌子的菜肴和漂亮的新衣服,腊月二十八左右家家户户响起了铁锅和锅铲的撞击声,瓜子儿在铁锅里不停的翻腾着,当第一锅瓜子儿出锅后,分成一碗一碗的拿给左邻右舍品一品,尝一尝。当除夕夜临近的时候,巧手的孩子们用木条做成灯笼的框架,用白面熬成浆糊,轻轻的刷在灯笼的框架上,再用红纸将它包裹,待灯笼完工后孩子们看着它,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除夕晚上孩子们会挑着灯笼挨家挨户的去拜年,老人们会摸摸孩子们的头,笑眯眯的抓一把糖,再递上一个红包,孩子们一蹦一跳地道声新年好,便急急忙忙的赶往下一家。年味浓郁而又温馨。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馨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的掩埋了平静的日子,迎面而来。现在的春节在大街上很难寻觅道孩童蹦跳的身影。虽然道路两旁挂起了红红的灯笼,但耳边只有稀疏的几声鞭炮响。孩子们无非就是看看电视,玩玩电脑。大人们也就是逛逛商场,年货置办齐全回家又打起了麻将。人们很少像从前一样去串门,只是打个电话,发个短信轻描淡写地问候一下。年味越来越淡了,感受不到父亲所说的那种浓浓的春节气息。

我期待着家家喜气洋洋,挂着彤红的灯笼,贴上喜庆的春联,忙忙碌碌的去置办年货。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东道主做上十几个菜,每一道菜都有它不同的含义,比如红烧鱼,代表年年有余,多吃猪蹄或鸡爪可能预示着大人在新的一年里做官挣钱,学生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考出好成绩,图个好彩头。

我期待着在大红色装点的广场上,伴着喧嚣的锣鼓声,金黄色的舞龙队伍在沸腾的人群中滑翔、穿梭,追逐着那精巧的绣球;孙悟空拿着金箍棒,抓耳挠腮,左顾右盼好像又有了什么馊主意;猪八戒吃力地扛着靶子呆头呆脑好像在期待它的压岁钱;春节在人们的期盼中悄然到来。

我期待着夜幕中伴着一声巨响,一簇簇烟花绽放在无边无际的夜空,四处飞溅,仿佛要把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散发着五颜六色夺目的光彩。

其实,春节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也不仅仅是我们伟大民族的盛典,春节是我们心中一个永不消失的情节,一个祝福的隐喻,是一棵春天抽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的树。

春节变化作文 篇十八

我已经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了十一个春节了,从我记事开始,我就特别爱过年。不仅有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好多好多好玩有趣的事情。而最最让我喜欢的是过年走亲戚,可以品尝各种美食。

今年也不例外,姥姥家,爷爷家,姑奶家,大姨家….亲戚们都使出浑身解数给我们做好吃的,我也乐在其中。只是,我渐渐发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

地方变了。以前都是在家里,主人忙碌一个上午,然后一家人开始吃饭,喝酒,打麻将。现在大家都喜欢在饭店订餐,省时省力还可口。

天气变了。春节开始“变暖”了。人们都穿的薄薄的,妈妈说这是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许多专家学者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这个会带给我们灾难的问题。

美食变了。大鱼大肉已经被我们请下餐桌,取而代之的是如何更加营养更加科学的饮食。的确,我们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

呀,春节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明年的变化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