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123查范文网!

当前位置: 123查范文网 > 入党入团 > 研究生转正 >

红西路军的历史研究大全(17篇)

时间:| 作者:飞雪

范文范本是对于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和总结后得出的典型案例,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写作技巧。

火箭研究历史心得体会 篇一

火箭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载工具,其研究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通过学习火箭研究的历史,我深受启发,对于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对火箭研究历史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早期火箭研究的进展。

早在中国古代,火箭就被用于军事防御,古人们利用火药的爆炸推动火箭前进,其原理与现代火箭相似。然而,真正的火箭研究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欧洲。伏尔泰等科学家对火药燃烧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明了可控制火箭方向的技术。这一突破使得火箭逐渐从军事工具转变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随着技术的发展,火箭的飞行距离和载重能力不断提升,为后续的航天探索奠定了基础。

第三段:火箭研究的关键时刻。

在二十世纪初,火箭研究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在1914年开始研究火箭技术,并在1926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液体燃料火箭。此后,戈达德成为现代火箭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二战期间,火箭技术在军事上得到了更多应用,纳粹德国甚至研制出了著名的“V2火箭”,使火箭研究向更高的水平迈进。这一时期的火箭研究有力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第四段:火箭研究的现代进展。

自戈达德之后,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们对火箭技术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20世纪中叶,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引发了火箭研究领域的巨大突破。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此后,火箭研究一直紧跟科技的发展。现代火箭在设计、材料、发动机技术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使得我们能够实现更远、更精确的太空探索。

通过学习火箭研究的历史,我深刻认识到火箭研究不仅仅是科学家的努力,更是对于人类智慧和勇气的检验。从古代的火药爆炸到现代的液体燃料,火箭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历程。科学家们不断面对技术难题,进行探索和创新,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火箭研究对于人们的生活也有重要影响。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火箭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从气象预报到通信卫星,都离不开火箭的贡献。

总结:

通过对火箭研究历史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火箭研究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火药到液体燃料,火箭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火箭研究的历史启示我们,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奉献才能推动科学前进。同时,火箭技术的应用对于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火箭研究的历史成果,并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历史研究报告 篇二

小时候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姓,而不都是一个姓呢?为什么我姓孙,而别人姓王姓赵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调查了一下关于孙姓的历史和现状。

上网查找资料。

询问长辈。

与同学讨论。

查阅书籍和报刊。

来源:

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源于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建立卫国。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孙中山,原名孙文,中国民主革命最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客家著名的代表人物。孙思邈,寿命最长的孙姓名人。隋唐时医药学家。少年时立志学医,钻研了古代的医书和其他书籍,成为医道很深的'医药学家。孙继先,最年轻的孙姓名人。1926年出生,1947年牺牲。历任解放军班长、排长,19岁时就已经是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爆破英雄……这些都是姓孙的人。

现状:

孙姓的人口已达1848万,为全国第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孙姓人口由119万激增到1848万,增长了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分布于安徽、黑龙江、河北、辽宁、江苏、吉林,这六省又集中了乡村人口的42%。山东为当代孙姓第一大省。

孙姓源于子,是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子孙避难改姓,遂姓孙氏。

当代孙姓已达到1848万人,是中国第十二大姓。

山东为孙姓第一大省。

初中历史的研究报告 篇三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不能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问题。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二、基本理念。

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打下基础。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功能。

此文章共有4页第1234页。

历史研究报告 篇四

“韦”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韦的名人有哪些?现在主要分布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韦”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1.上网搜索。

2.询问身边的人。

“韦”姓的来源: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据岭南韦氏族谱世代记载,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里(今广东、广西一带)躲避,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主要在广西,还有唐代碑文为证。

历史名人:韦孟:西汉(约前228—前156年),韦孟西汉初楚国彭城人。诗人,韦伯遐之第24代孙。他精于鲁诗,他的子孙传到韦贤,五世都是邹、鲁的`大儒。韦皋:唐朝(746-806),(746-806),字城武,唐代京兆万年人。一代名将,曾任监察御史、知陇州行营留后事、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等职。

“韦”姓的分布: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唐朝时韦姓在陕西省境内得到了繁衍,以至盛唐时期的韦氏大多在陕西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韦氏移居到今四川、安徽等地,多为京兆郡望的分支。韦氏的大举南迁却是在晚唐以后。唐代以后,韦氏才遍及大江南北。

1.传说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

火箭研究历史心得体会 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火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载人太空探索的工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千年来,火箭技术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在学习火箭研究的历史中,我深深感受到火箭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探索和突破,对人类科技进步和太空探索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火箭研究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古代火箭的发展(200字)。

古代火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和阿拉伯等地。中国的火箭技术最早出现在宋朝,其用途主要是用于军事目的。这一时期的火箭技术起初并不稳定,但通过发明火药、改进弹道设计等许多尝试与创新,中国火箭逐渐进步。而阿拉伯人在中世纪也开展了火箭技术的研究,并通过对火箭知识的传播,促进了欧洲火箭技术的发展。这些古代火箭技术的发展为后来现代火箭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第三段:现代火箭技术的突破(250字)。

现代火箭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二战后的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赛推动了火箭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谢尔盖·科罗廖夫和苏联的威尔纳·冯·布劳恩等科学家和工程师,通过对火箭发动机、燃料、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与改进,实现了火箭技术的重大突破。其中,1969年美国成功登月标志着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段:火箭技术对人类的影响(250字)。

火箭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火箭技术的发展与太空探索紧密相连,人类通过火箭技术成功进入太空,开展了一系列的宇航活动,对太空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火箭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除了载人航天之外,还广泛应用于通信、气象预报、遥感等领域,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火箭技术的突破也催生了许多相关技术的发展,如卫星技术、航天器制造技术等。由此可见,火箭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通过对火箭研究历史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科技与创新的重要性。从古代到现代,火箭技术都是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的产物。火箭科学家们通过勇气、毅力和创造力,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实现突破。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发我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同时,我也认识到科技发展不能只依赖于个别人的努力,团队合作和合理分工在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科学家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的进步。在未来,我希望能够为人类科技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50字)。

通过对火箭研究历史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火箭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对科技与创新的启发。我相信,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火箭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探索与创新带来新的突破。

历史研究的名人名言(研究历史的人物) 篇六

19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至今已有。今天,新中国在新时代迎来了党的70岁生日。我们从党史、新中国史中获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让广大党员干部回归本心,本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更加自觉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党史新中国史,以史为镜,主动明初心记使命,扛责任。

通过学党史新中国史,我们要坚定信仰,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真学深学,真抓实干,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培养历史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增强历史担当去抓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形成常态化机制,切实抓出成效。

通过学党史新中国史,我们要坚定信念,让初心使命在心底里扎根,要坚持党的宗旨职责,让初心在行动中传承。基层党员干部只有牢记为民务实初心和使命,坚持百姓需求在哪里,基层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群众困难在哪里,党员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新时代新发展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做农村带头致富的领“领头雁”。

学党史新中国史明党之志,我们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奋斗奉献精神,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回顾党史、新中国史,让人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走过来的,从而凝聚全党共识,汇聚全党力量,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

历史研究读后感 篇七

历史研究读后感,以古鉴今,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历史研究读后感,欢迎阅读!

1、梁启超对史德的重视和学史、治史的认真态度是十分值得后人学习的。

在《史家的四长》一节里,他将史德摆在史学、史识、史才之前,并指出史家要有真正的史德要避免“夸大”、“附会”、“武断”的毛玻他认为“史家道德,应如鉴空衡平,,是甚么,照出来就是甚么;有多重,称出来就有多重,把自己主观意见铲除净尽,把自己性格养成像镜子和天平一样。”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梁启超学史、治史总是秉着忠实的态度。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他认为历史和其它学科一样,是有因果规律可循的,但在《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里,他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修正,认为“历史现象最多只能说是‘互缘’,不能说是因果”,后人评这是他“流质善变”的表现,我认为,这正体现了梁启超对治史的严谨与认真,他是真真实实地做到“发现自己有错误时,便应当一刀两断的即刻割舍,万不可回护从前的工作。”他研究历史正如他自己对后人所期望的那样,不是为了一时的名誉,而是尽史家责任,为人类的发展做真实的具体的贡献,即使这种工作是漫长或者没有尽头的,也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坚持到最后。

2、梁启超关于旧史的看法,对后人学旧史、治新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史之改造》一节里,他指出“旧史中无论何体何家总不离贵族性,其读客皆限于少数特别阶级,或官阀阶级,或智识阶级。故其效果,亦一如其所期,助成国民性之畸形的发达。此二千年史家所不能逃罪也。”一语道出了我国旧制度下的旧史的弊病,给后人学史一种重要启示:对于旧史,尤其是正史,不能盲目的信任;对于杂史等,也不能盲目的否定。

同时,他还给后人改造旧史,治新史指出新的方法:“以生人本位的历史代替死人本位的历史”、“重新规定史学范围,以收缩为扩充”等。

总的来说,从《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梁启超忠实于历史,认真治史的人格魅力,能够学习到治史的各种实用方法。

除了本书之外,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都是极出色的论著,他确实是做到了“史之意义与及其范围”里所讲的,站在民族发展、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在人类中的发展的高度来治史的'。

3.很感谢老师推荐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一书,作为一名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这部鸿篇巨制让我读起来颇有难度,但是把上中下三册卷帙浩繁的著作粗略的浏览了一遍,确实让我收获颇多。

在此同时看了一些有关汤因比《历史研究》的期刊论文,并浏览了其另一本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

可以说,汤氏的《历史研究》给我既已形成的“历史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其中,我对汤因比的“中国观”产生了比较强烈的研究兴趣,也一并作为读后感写出来。

当然,仅仅凭借对两本书的阅读,很难对某一个人的某些“观念”做出实质性的定论或者评定,在这里我也仅是通过书中看到的一些东西来浅谈自己的理解,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有失偏颇的观点,还请老师、同学指正。

历史研究读后感 篇八

1、梁启超对史德的重视和学史、治史的认真态度是十分值得后人学习的。

在《史家的四长》一节里,他将史德摆在史学、史识、史才之前,并指出史家要有真正的史德要避免“夸大”、“附会”、“武断”的毛玻他认为“史家道德,应如鉴空衡平,,是甚么,照出来就是甚么;有多重,称出来就有多重,把自己主观意见铲除净尽,把自己性格养成像镜子和天平一样。”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梁启超学史、治史总是秉着忠实的态度。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他认为历史和其它学科一样,是有因果规律可循的,但在《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里,他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修正,认为“历史现象最多只能说是‘互缘’,不能说是因果”,后人评这是他“流质善变”的表现,我认为,这正体现了梁启超对治史的严谨与认真,他是真真实实地做到“发现自己有错误时,便应当一刀两断的即刻割舍,万不可回护从前的工作。”他研究历史正如他自己对后人所期望的那样,不是为了一时的名誉,而是尽史家责任,为人类的发展做真实的具体的贡献,即使这种工作是漫长或者没有尽头的,也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坚持到最后。

2、梁启超关于旧史的看法,对后人学旧史、治新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史之改造》一节里,他指出“旧史中无论何体何家总不离贵族性,其读客皆限于少数特别阶级,或官阀阶级,或智识阶级。故其效果,亦一如其所期,助成国民性之畸形的发达。此二千年史家所不能逃罪也。”一语道出了我国旧制度下的旧史的弊病,给后人学史一种重要启示:对于旧史,尤其是正史,不能盲目的信任;对于杂史等,也不能盲目的否定。

同时,他还给后人改造旧史,治新史指出新的方法:“以生人本位的历史代替死人本位的历史”、“重新规定史学范围,以收缩为扩充”等。

总的来说,从《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梁启超忠实于历史,认真治史的人格魅力,能够学习到治史的各种实用方法。

除了本书之外,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都是极出色的论著,他确实是做到了“史之意义与及其范围”里所讲的,站在民族发展、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在人类中的发展的高度来治史的。

3。很感谢老师推荐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一书,作为一名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这部鸿篇巨制让我读起来颇有难度,但是把上中下三册卷帙浩繁的著作粗略的浏览了一遍,确实让我收获颇多。

在此同时看了一些有关汤因比《历史研究》的期刊论文,并浏览了其另一本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

可以说,汤氏的《历史研究》给我既已形成的“历史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其中,我对汤因比的“中国观”产生了比较强烈的研究兴趣,也一并作为读后感写出来。

火箭研究历史心得体会 篇九

火箭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不仅是航天技术的基础,也是人类进步的象征。火箭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在我研究火箭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火箭研究的艰辛与挑战,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收益。

第二段:火箭技术的起源与进展。

火箭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记载,中国古代的火箭最早出现在公元9世纪,宋代的火箭发展得尤为迅猛。然而,火箭的真正飞行理论和技术知识并没有得到充分了解和应用,直到17世纪,发明家康斯坦丁·提霍夫才引入了现代火箭学的基础。此后,火箭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在二十世纪的战争中,火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军事领域的重要武器。

第三段:火箭技术的挑战与突破。

火箭技术研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直到20世纪初,火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推力、燃料、控制等问题。然而,一些杰出科学家的贡献为火箭技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液体火箭推进系统的设计方案,为现代火箭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戈达德则发展出了固体火箭燃料,进一步提升了火箭的效能。这些突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第四段:火箭技术的应用与未来。

火箭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还广泛应用于航天探索、通信、卫星导航等各个领域。如今,火箭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同时,火箭技术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火箭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深空探索、载人航天等。火箭技术的进步将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开辟新的可能性,并为人类在宇宙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研究火箭技术的历史,我深刻认识到火箭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火箭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科技收益。然而,火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未知。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投入精力和资源来推动火箭技术的发展,探索更高效、安全和环保的火箭技术。只有不断创新和突破,我们才能进一步推动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并为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关于“火箭研究历史心得体会”的五段式文章。通过对火箭技术的起源、进展、挑战与突破、应用与未来的论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火箭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意识到火箭技术发展中依然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不断努力和创新,我们才能让火箭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历史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十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承,更是一门谋求真理的方法论。在历史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历史学的独特魅力,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围绕着历史课题研究的过程与心得进行连贯的阐述。

首先,课题选择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步。在选题之初,我常常困惑于如何选择一个有价值的课题。然而,通过和老师的交流以及阅读大量相关文献,我逐渐认识到,一个好的课题应该既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又符合自身的兴趣与擅长。例如,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我选择了探究晚清政治演进的转折点,这个课题不仅是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的研究门径,而且也符合我对政治学的兴趣和研究背景。因此,我更愿意去深入研究这个课题,努力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其次,研究过程中的文献阅读和资料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和印证各种线索和文献资料,这是保证研究结论的可信度的重要步骤。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献的理解和细致推敲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历史学家对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看法往往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和权衡,以达到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结论。同时,研究过程中也要保留一颗求真的心,对于那些模糊不清或争议性的事实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期寻找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第三,研究中的数据分析和论证过程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思维训练。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和统计资料,甚至需要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和工具,来证明我们的研究观点。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统计分析技巧。我在研究晚清政治转折点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来证明我的观点,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展示,我成功地论证了晚清政治的崩溃并非因个人之力,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逻辑和分析能力,也加深了我对历史事件的洞察与认识。

第四,合理规划研究的时间与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历史研究往往需要冗长而漫长的时间周期,而我们作为学生,往往面临大量的其他课程作业和考试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我在研究晚清政治转折点的时候,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确定了每天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并与导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和反馈。这些努力让我逐渐形成了一种有效而高效的研究方式,也提高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性。

第五,历史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互动与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很难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一个事件或一个时期,因此,和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和讨论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研究。通过互相分享观点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问题。在研究晚清政治转折点时,我经常参加和同学们的研讨会和讨论,从不同视角听取和接受不同观点的挑战,这让我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了晚清政治的转折历史。

总而言之,历史课题研究是一项需要时间、精力和耐心的工作。通过历史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不仅仅获得了更多的历史知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的魅力。尽管历史研究的过程充满了困惑和挑战,但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历程,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内涵和历史学的精神,更好地展示出历史的价值和历史的力量。

初中历史的研究报告 篇十一

一、学科分析: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从目前上课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底子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远远不够或欠佳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有限。因此,与其他分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面临着学科建设和教材呈现方式改造的双重压力。

四、教材特色:

1、教材编写的思路: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以地理、历史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

基本思路:生活是主题(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问题);时空是框架(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2、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和基于问题的表述。

3、教材内容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

(2)突出能力培养(课题活动、自我测评、综合探究)。

五、实施教学总体思路: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真正“主宰”课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结合教材进行有机教学,活学活用,以发挥课堂最大效益。

3、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尤其要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教学,要淡化某些概念的学科规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构建出有关知识的学科意义。

4、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安排:(共约十六周)。

第一——四周:完成第一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五——八周:完成第二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八——十三周:完成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十四——十六周:复习备考,期末考试。

王氏的历史研究报告 篇十二

一次,我家来了一些客人,其中,有一位客人说:“你字写得好吗?”我一下子愣住了。不解地问:“您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

那个人说:因为你姓王呀!我马上想到了王羲之!于是我对王姓产生了兴趣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

例如:百家姓等。

网上浏览。

2.调查情况和资料。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的内容。

书籍。

王姓的来源。

传说王姓的直接来源是周灵王的儿子――太子晋的姓。现在是中国第二大姓。

爸爸的讲述。

历史上王姓的名人。

王翦,王莽,王充,王羲之,王勃,王维,王溥,王安石,王实甫,王守仁,王夫之。

上网。

王姓的人口数量。

王姓人口占中国12%的人。

结论。

1,据我调查,王姓来源主要有五大方面:一是出自姬姓,而由此又衍生出构成王氏主体的三支姬姓。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晋之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太原,琅邪,时人号称王家,以此为氏,此其一。此支源于太子晋的王氏,后来成为天下王氏的主要支派。京兆郡,河间郡有王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此其二。河东猗氏有王姓,是周平王太孙赤的后裔,此其三。二是出自n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此是河南王氏。三是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也为河南王氏。四是由北方他族该王姓而来。五是出自赐姓或冒姓而来的王氏。

2,王姓作为我国十大姓之一,在各个朝代,都有杰出的人物涌现。秦代有为辅佐始皇平定赵,燕,蓟,荆等地的大将王翦。西汉末年有摄政王,后建新朝称帝的王莽。东汉有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王充。晋有书圣王羲之。等名人!

3.王姓是当代中国人口位居第二多的姓氏,据统计王氏站汉人口7.41%.

历史材料研究心得体会 篇十三

历史材料研究是历史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古代文献、史书、文物等多种历史材料的研究,能够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规律。在历史材料研究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历史材料研究需要系统性。在进行历史材料研究时,我们要有一定的系统性。首先,要选择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历史材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其次,在整理过程中我们要尽量还原历史材料原貌,保留历史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后,要将搜集到的历史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其次,历史材料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历史材料研究不仅是研究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还需要借助于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文献研究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言行举止,帮助我们还原历史场景。另外,考古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遗产,帮助我们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此外,还有口述资料、地理资料等,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事实。

再次,历史材料研究需要注重批判性思维。在进行历史材料研究时,我们要注重批判性思维,不盲目地接受历史材料中的一切。历史材料往往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偏见,我们要学会辨别其真实性和权威性。在接受历史材料的时候,要注重对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同时要对历史材料进行反复对照、比较和分析,以保证所得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最后,历史材料研究需要注意语境的转换。历史材料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产生的,我们在进行研究时要注意将自己的思维和语境转换到历史时期的语境中去。比如,我们在理解某一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信息,以便于更加准确地理解历史材料中的信息。只有理解历史语境,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历史人物的言行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

综上所述,历史材料研究需要有系统性,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注重批判性思维和注意语境的转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地了解历史事实,揭示历史规律。同时,历史材料研究也是一项长期积累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历史材料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广东历史研究专业个人简历(广东历史研究生) 篇十四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2017。

568。

545。

538。

一批。

软件工程(含卓越工程师班)。

2017。

568。

544。

537。

一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7。

578。

541。

531。

一批。

自动化(含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

2017。

575。

540。

534。

一批。

建筑学。

2017。

562。

537。

528。

一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7。

566。

535。

530。

一批。

物联网工程。

2017。

552。

529。

522。

一批。

机械电子工程(含创新班)。

2017。

551。

529。

522。

一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17。

540。

528。

524。

一批。

土木工程。

2017。

568。

527。

517。

一批。

信息工程(含卓越工程师班)。

2017。

552。

527。

519。

一批。

网络工程。

2017。

546。

527。

522。

一批。

信息安全。

2017。

539。

527。

521。

一批。

车辆工程。

2017。

546。

525。

514。

一批。

通信工程。

2017。

552。

525。

516。

一批。

数字媒体技术。

2017。

561。

525。

516。

一批。

电子信息工程。

2017。

538。

524。

519。

一批。

工业设计。

2017。

547。

524。

513。

一批。

金融工程。

2017。

548。

523。

517。

一批。

商务英语。

2017。

539。

521。

513。

一批。

经济学。

2017。

539。

521。

514。

一批。

工业工程。

2017。

531。

519。

514。

一批。

电子科学与技术(含卓越工程师班)。

2017。

544。

519。

510。

一批。

信息与计算科学。

2017。

539。

518。

512。

一批。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7。

557。

517。

505。

一批。

工程管理。

2017。

549。

517。

510。

一批。

英语。

2017。

540。

516。

512。

一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含创新班计划)。

2017。

561。

516。

510。

一批。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7。

527。

516。

512。

一批。

翻译。

2017。

538。

516。

511。

一批。

城乡规划。

2017。

528。

516。

509。

一批。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2017。

534。

516。

510。

一批。

工商管理类。

2017。

542。

515。

508。

一批。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2017。

529。

514。

509。

一批。

能源与动力工程。

2017。

541。

514。

507。

一批。

社会工作。

2017。

531。

513。

508。

一批。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17。

536。

513。

506。

一批。

制药工程(含创新班计划)。

2017。

541。

513。

505。

一批。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含创新班计划)。

2017。

548。

513。

506。

一批。

生物工程。

2017。

531。

513。

508。

一批。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017。

539。

512。

505。

一批。

应用化学。

2017。

536。

512。

504。

一批。

投资学。

2017。

527。

512。

508。

一批。

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7。

526。

512。

506。

一批。

公共事业管理。

2017。

546。

512。

504。

一批。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2017。

553。

512。

505。

一批。

风景园林。

2017。

525。

512。

506。

一批。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2017。

544。

511。

504。

一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7。

535。

511。

504。

一批。

会展经济与管理。

2017。

529。

511。

504。

一批。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2017。

536。

511。

505。

一批。

包装工程。

2017。

521。

511。

505。

一批。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2017。

524。

511。

505。

一批。

测绘工程。

2017。

527。

511。

505。

一批。

旅游管理。

2017。

526。

511。

505。

一批。

环境生态工程。

2017。

535。

511。

505。

一批。

日语。

2017。

531。

511。

506。

一批。

应用统计学。

2017。

522。

510。

505。

一批。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7。

528。

510。

504。

一批。

食品科学与工程。

2017。

533。

510。

505。

一批。

电子商务。

2017。

536。

510。

505。

一批。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2017。

530。

510。

505。

一批。

交通运输。

2017。

528。

510。

504。

一批。

法学。

2017。

523。

509。

504。

一批。

物流管理。

2017。

528。

509。

505。

一批。

安全工程。

2017。

520。

509。

505。

一批。

土地资源管理。

2017。

521。

508。

505。

一批。

金属材料工程(含创新班计划)。

2017。

526。

507。

504。

一批。

研究历史心得体会 篇十五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是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历史,我从中汲取了宝贵的心得和经验,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研究历史过程中所获得的五个重要体会。

首先,通过研究历史,我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多样而复杂的。历史上的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例如,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古埃及的法老制度以及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都展示了不同的社会模式和政治形态。通过了解这些多样性,我深刻认识到没有一种模式能够适应所有社会;每个社会都应根据自身的历史和文化条件,发展出最适合自己的制度和模式。

其次,历史研究也让我明白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往往是人类伟大思想和行动的产物,而伟大的人物也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例如,法国大革命中的拿破仑,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决心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然而,拿破仑的权力趋于集中和军国主义的政策也导致了他的灭亡。这让我认识到人类的历史行动是有力量和影响的,但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

第三,历史研究教会了我怀疑主义的重要性。在历史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同的事件或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学者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让我明白到历史是一个主观而复杂的学科,不同的观点和解释都可能有其合理性。因此,在研究历史时,我会采取多角度的思考,不轻易接受或排除某个观点,而是通过比较和分析,建立自己的理解。

第四,历史研究提醒我珍惜当下,重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改变。通过对历史的比较和了解,我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繁荣和人权尊重的时代。相对于过去的战乱和苦难,我们享有更多的机会和自由。历史的教训告诉我,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成就,并为了未来的世界持续努力。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历史的阴影,不重蹈覆辙,不犯相同的错误。

最后,历史研究让我抱有希望和信心。历史上有许多令人震惊的罪恶和灾难,但也同样有伟大的胜利和进步。人类经历了种种挑战和逆境,但始终能够战胜困难,追求真理、正义和和平。历史告诉我,尽管现实可能充满艰难和不确定,但我们仍然应该坚持,并相信属于未来的更美好。

通过研究历史,我不仅加深了对过去的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历史的教训和启示,使我更加成熟和深思熟虑。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引导我们未来发展的指南。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汲取历史的智慧,为人类的进步和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历史地名研究心得体会 篇十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历史地名研究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我认为,历史地名不仅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具有丰富历史意义的文化遗迹。在研究历史地名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为大家介绍。

历史地名是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某个地域名称的代名词。它是从历史、地理、人文、语言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一个地方的自然脉络、历史变迁、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等等内涵。例如,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名海量,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瑰宝,赢得了“园林之邦”的美称,它们为研究民族文化、历史地理、建筑学及园林艺术等方面的学科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了解历史地名的含义和内涵,对于我们理解历史文化、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地名的变化代表了地域历史的变化。一个地名可以通过历史、文化变迁和功德菩萨、人物故事等流传下来,所以它不仅是历史的载体,而且存在文化、地理、政治等方面的意义。例如,北京城东故宫的地名变换,貌似是一些琐碎的细节创新,实则是一对中国历史演化的指南。从明清两代紫禁城的建筑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城市规划的变迁,以及时代背景下对城市文化的观念变化,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城市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历史地名保护需要创新管理模式。

历史地名保护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各地对历史地名保护的重视,为了保护历史地名而大力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地名调查工作,将集体记忆和历史故事延续;采用数字技术,建立地名档案,开展专题研究和教育;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等等。同时,要使历史地名保护取得更好的成果,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行政执法和管理能力,加强对历史地名的研究和保护效果的评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四、历史地名传承需要弘扬民族文化。

历史地名是每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历史地名是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某个地域名称的代名词,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保护与传承历史地名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方式,更是属于民族文化的固有部分。通过对历史地名的研究和传承,推广文化,弘扬语言文化,可以让受众感受文化的内涵和厚度,进一步提升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五、通过历史地名保护推动城市发展。

历史地名保护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对历史地名进行保护与传承,可以加速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并能吸引外来游客,提高当地的文化影响力,推动城市的形象升级。例如,北京的故宫和苏州园林等建筑,为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助力。

历史地名是某个地域、国家文化内涵及时代变迁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历史地名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人才培养,从而更好地推动历史地名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工作。通过对历史地名的研究和传承,可以让人们感受文化的内涵和神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尊重,推动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并展现城市的新气象。

初中历史的研究报告 篇十七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教学的有效?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几点做法。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要让他们觉得历史是一门副课。

2、合理搭配学习小组。

3、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涉及到问题讨论时,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杜绝小组合作学习的“假”与“浮”的现象出现。

4、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要让后进生也觉得他在小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5、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6、教师在课堂操作时,要重视“引导”、大胆“放手”。首先教师不能害怕学生学不好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在放手的时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引导;其次要抓住能够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例:在新知探求的过程中;历史中对人物的评判等。都能体现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第三,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让学生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

总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它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现在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我会努力钻研教育理论知识,结合本校学情,探索一条适合我们自己走的教学道路。尽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较大问题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与反思,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将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摸索、探求合作学习创造新型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