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123查范文网!

当前位置: 123查范文网 > 公文写作 > 毕业留言 >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案设计(热门12篇)

时间:| 作者:念青松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二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六篇 篇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余数的现象称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49页主题图,学生准备20张相同的圆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定目标。

同学们喜欢体育课吗?老师今天带你们在体育课上学习数学知识。

出示主题图,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有打篮球的、跳绳的,有花盆、有树、有小旗。”……。

师:“谁能根据这个画面,编一道乘法或除法应用题?”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问题一: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教学竖式。

(1)学生尝试列竖式;

(2)认同除法竖式的一般列法;

(3)体会除法竖式的含义。

a.用圆片代替花盆师生一起在黑板上摆一摆。

b.观察竖式,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交流解惑。

三、小组交流,释疑解难。

问题二:16盆花如果每组摆5盆,结果怎么样?

1.学生活动:用圆片代替花盆在桌子上摆一摆,结果用竖式表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活动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3.思考:

a.如果有17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余几盆?

b.现在又21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余几盆?

4.交流、评价。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就是平均分后有剩余。

四、团队竞赛,激励评价。

甲队、乙队相互出题,交换解答,然后组长评价。老师可以。

当好裁判,进行点拨、评价。

五、训练提升,小结巩固。

师:同学们再把主题图中的其他内容编成应用题,列式计算。a组,打篮球;b组,跳绳;c组,插小旗;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又对又快。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

六、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练习十二1、2、4题。

案例分析。

案例一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15÷5=3(组)。

这道除法应用题比较简单,属于表内除法,学生很快就能就算出商是多少。由浅入深,为下一步做好铺垫。

案例二现有21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余几盆?

这个问题就比上一题复杂的多了,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题,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最多可以摆几组?”是什么意思。对于学困生一是要予以提示,用除法计算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考虑,也就是说商数一定要商最大值,让每个同学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理解商和余数的含义,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教具、学具的展示、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动手摆圆片,认识余数,得出结论。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从中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强调了“余数要比除数小”,也就是要反复试商。应用了“合作激励”教学模式,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有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用的时间过多,导致一些应该有的教学活动没有进行。如:数小棒的游戏、有趣的验评题等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探究“合作激励”教学模式,灵活驾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51~53页练习十一5~12题。

目的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

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

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六篇 篇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2=9(人)18;3=6(人)。

学生独立完成。

18;4=4(人)……2(块)18;5=3(人)……3(块)。

三、小结。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除法》的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

教学准备:圆片或小棒、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吗,都进行了怎样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余数。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二)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习: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四、归纳:谈本节课收获。

《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七

文章中有一幅插图,月下刺猹。

1、(出示:出示看瓜刺猹图片)观察图片谁能用一个词,说说对这个少年的印象?(勇敢、机灵、聪明……)。

2、用自己的话介绍这张图片。

3、闰土又是怎样介绍月下刺猹呢?出示第一段。

4、将2.3环节对比,闰土介绍的好,好在哪?(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碧绿挂捏……感受重点词语)。

6、师:我陶醉了,多想与闰土一起,望着深蓝的天空中……(生接背)。

第一课结束,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孩子们基本上会背诵第一段。

《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八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胯下。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闰土喜爱地感情。

1、(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描述画面后,要求学生找出闰土讲的四件事。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这四件事。

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学习,理解课文,读出感情,感知人物形象。

1、分小组讨论,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以组为单位谈理解,说感受,练习把选出的段落读出感情。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下面是文中重要内容的学习,实际顺序以课堂上学生的选择为主)。

捕鸟:

1、引导学生想象闰土捕鸟时的情景,不仅把这件事情读出趣味来,还要能演示出来。

2、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

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捡贝壳、看跳鱼儿:

指导朗读。

2、重点理解“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这句话,想象“鬼见怕、观音手”的样子,指导朗读。

3、出示图片感受贝壳色彩的'鲜艳丰富。

看瓜刺猹:

重点指导朗读“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和“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牲畜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感受紧张、惊险、刺激的情境,体会闰土的感想。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我对闰土的羡慕赞美之情。

四、小结。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体会文中描绘的意境。

板书设计:

捕鸟。

20.少年闰土拾贝。

刺猹。

看跳鱼儿。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九

1、识别比、尾、巴、短、把、猴、松、鼠、扁、最、公、鸭12个生字。

2、正确书写公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识别比、尾、巴、短、猴、松、鼠、扁、最、公、鸭11个生字。

2、正确书写公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情境导入

1、师:昨天晚上,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给我打来电话,它想邀请咱们一甲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参加它们的一场比赛,他们邀请我们去当裁判,你们愿意吗?咱们这就出发吧!小火车,开起来!

(教师用课件出示森林王国的图片)

啊!美丽的森林王国到了。

2、师:看,小动物们已经早早来到赛场了。咦,小旗子上写的什么呀?

(教师用课件出示背景为森林的图片,然后图片上有比尾巴)

那,这些小动物们在进行的是什么比赛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他们呀,在比尾巴呢,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生借助拼音拼读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提示巴是轻声。

师:让我们一起再整齐大声的读一遍,告诉所有的小动物比赛就要开始啦!

二、认识小动物

1、这么多的小动物,到底有哪些要参加一会的比尾巴大赛呢?狮子大王说了,这些小选手就藏在咱们的课文里面,跟咱们捉迷藏呢!要最细心的小朋友才能找得到。咱们现在就打开书,仔细的读读、找找吧!

(生读课文)

2、找出参赛选手

师:找到了吗?现在我们就隆重的请出参赛小选手吧!一号选手是(生答),二号选手是(生答),三号选手是(生答),四号选手是(生答),五号选手是(生答),六号选手是(生答)。

(师边引导学生说出六种小动物边贴图。)

3、认识部分生字

师:狮子大王还为参赛选手的准备了服装,(出示课件)衣服上面都写着小动物们的名字,他让小狗把这些衣服发给小选手,但是小狗不认得衣服上的字,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正在着急呢!咱们小朋友赶快认认这些字,帮帮它的忙吧!

(师发卡片,各小组认字。)

4、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师:愿意来帮帮小狗的忙啊?(请学生上台)你想发谁的.衣服啊?

(生答,带读词语,并将衣服分别贴到小动物图片的下面。)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

师:你们看小狗正谢谢各位小老师呢,不过它还有个要求,要小朋友们再教它读一遍。

(生读词语)

5、把这些动物的名称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开火车认读动物名称,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准又好,教师帮助正音。

三、学习课文

师:你们瞧,小选手们穿上衣服多得意啊!它们一个个都翘起了尾巴,着急得想要比赛了。

师:到底它们比什么呢?狮子大王给我们列出了这些比赛项目(师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六个问句,生自由读六个问句。)要求各位小裁判先认真读一读。

(生读六个问句)

师:你觉得你哪句话读得最拿手?

(指名读六个问句)

师:我也想来读读了。听仔细听,好吗?

(师选择一句读)

师出示带问号的六句话,讲解问句,再指两到三名学生读。咱们再来开一辆小火车吧!

(开火车时读六个句子)

四、巩固识字

1、这些贪玩的小动物啊,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把尾巴给掉了,大家一起来帮帮他们把尾巴找回来好吗?课件出示没有尾巴的动物图片和他们的尾巴。

2、在找到一种动物的尾巴后,说说这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如:兔子尾巴短。随机学习生字,认读:比、尾、巴、短、扁、长、最。

3、你能用这些字组词造句吗?说给大家听听。

4、告诉别的小朋友,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例如:巴、把在字形和读音上有联系,启发学生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记忆字形。

五、指导写字

(师拿出公字卡片,学生认读,再拿出田字格。)

2、师范写并讲解偏旁,生观察并练写。比尾巴第一课时教案

3、讲评学生的字,并提出表扬。

六、形成性练习

1、写生字,每个生字各写一行。

2、回家把比尾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论语》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十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罔殆谓哉焉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

八、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十一

有余数的除法和上学期平均分情况有所差异,是“分完还有剩余”的平均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一定程度的挑战,不易接受。本节课教学流程为:复习了平均分——揭示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带领学生逐一操作各种分法——解读除法算式——练习。流程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时间把握也比上学期要顺手得多,但在新授部分的讲解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对教材的解读还不到位,不够细致。主要有几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不够活泼,课堂驾驭能力还缺火候。结合低年级孩子本身的年龄特征,加上寒假刚结束,孩子的心还完全没有沉静下来,上午第一节数学课对我来说是个挑战,语言和课件的展示不能抓住孩子的眼球。

2.对“余数”现象的讲解不到位,没有让孩子亲自动手理解余数现象。尽管前一天也通过短信通知家长提醒孩子带好十根小棒,但现状是只有一半孩子带来了学具,对新课部分的学习也造成了少许影响。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做的还不够机智,没有及时调整,通过黑板上的磁性小棒带领孩子学习分完还有剩余的现象。

3.练习题讲解不够透彻,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更多的是偏向中等以上的学生,有失偏颇。比如“1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这题偏难,需要老师带领他们通过分的过程解答题目。但在这题的处理上,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只是简单地一句带过,没有体现分的过程,以致一半的学生听不懂。这也是以后教学过程中应全力避免的过错,不论是容易的题目还是偏难得题目,都得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周全。

猜你感兴趣:

《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

(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3、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七、学习“分别“部分。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板书:难舍难分。

八、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重难点的质疑。

2、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